深入解析 是什么讓可控硅元件失控?
可控硅作為一種電子電路中常見的元件,是很多工程師們都熟悉的元件之一。在平時的應用過程中,可控硅有時會因為某些原因失去控制,那么導致可控硅失去控制的常見原因都有哪些呢?其實造成可控硅失控的情況,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會就可控硅元件失控的三個原因展開詳細分析。
首先來看第一個造成可控硅元件失去控制的原因,那就是可控硅的正向阻斷力降低。在平時的應用中,如果可控硅長時間不用,而同時又因為密封不好的緣故受潮,那么可控硅元件正向阻斷能力是很輕易降低的,可控硅元件的正向阻斷能力降低到低于整流變壓器的二次電壓,硅元件就不要等觸發(fā)脈沖到來就會自然的導通,導致脈沖控制不會起作用,輸出的電壓波形是1個正半波,使得勵磁電壓提升。
導致可控硅元件失控的第二個常見原因是電路中的維持電流過小,由于發(fā)電機轉子是以電感為主的大電流負載,對于半控橋來講,電壓過零以后,電流不是零,即使半控橋在電感負載側設有續(xù)流管,不過要是續(xù)流管的管壓降高于導通的可控硅元件的管壓降,電感上的電流除了大部分從續(xù)流管流過外,仍有部分電流在原導通的可控硅上流過。這個電流雖然是衰減的,但是在外加電壓整個負半周,電流仍未能減到小于維持電流,到下1個正半周到來時,該硅元件就不需要等觸發(fā)脈沖到來就繼續(xù)導通。如此連續(xù)下去,一相可控硅連續(xù)導通,同樣會因輸出大電流而造成誤強勵。
觸發(fā)器丟脈沖是第三個造成可控硅元件失去控制的重要原因,在電路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如果三相脈沖正常,即使維持電流很小可控硅元件也可以確保正常換相,不會出現(xiàn)失控的情況,而一旦出現(xiàn)了丟脈沖的情況,則可控硅就不可以確保正常換相,元件本身也一定會失控。
以上就是本文針對三種導致可控硅元件失控的原因,所進行的簡單總結和分析,希望能夠對各位工程師的日常工作有所幫助。
熱點產品more
新品more
活動more
ADI 技術視頻more
LT3094: 在 1MHz 具 0.8μVRMS 噪聲的負 LDO
LT3094 是一款高性能低壓差負線性穩(wěn)壓器,其具有 ADI 的超低噪聲和超高 PSRR 架構,適合為噪聲敏感型應用供電。該器件可通過并聯(lián)以增加輸出電流和在 PCB 上散播熱量。
LTM8002:高效率、超低 EMI 降壓型電源 μModule
LTM8002 是一款 40VIN、2.5A 降壓型μModule® 穩(wěn)壓器。它內置了開關控制器、電源開關、電感器和所有的支持性組件。該器件支持 3.4V 至 40V 的輸入電壓范圍,和 0.97V 至 18V 的輸出電壓。
具電源系統(tǒng)管理功能的超薄型 μModule 穩(wěn)壓器
LTM4686 是一款雙通道 10A 或單通道 20A 超薄型降壓 μModule 穩(wěn)壓器。該器件1.82mm 的高度使之可放置到非?拷撦d (FPGA 或 ASIC) 的地方,從而共用一個散熱器。其 PMBus 接口使用戶能改變主要的電源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