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ultisim仿真一個振蕩器,竟然把運放接上電源就不起振,不接電源就起振,真是神奇,不想用Multisim了,想問問大家平時工作都用什么仿真,學點高級一點的。學校里學的Mutisim是不是在公司里不常用啊,經(jīng)常能聽到Tina,OrCAD之類的,哪個好一點?
仿真不能替代動手,真想學好,除了學習過程的理解原理外,主要應該動手基于實物實驗,這將給你的職業(yè)帶來明顯的好處,特別是對提高收入非常有利。
仿真時的速度比實際電路工作速度慢得多,這一點應該“心中有數(shù)”。正如單片機仿真,每執(zhí)行一步都要計算各寄存器的值,轉換成適合顯示的格式,再顯示,其間的計算過程何止千百步,而實際單片機只需要一兩微秒甚至更少時間。
電路仿真,振蕩是逐步建立起來的(弛張振蕩除外),幅度增長的過程可能達數(shù)十微秒甚至數(shù)十毫秒,頻率較低的可能需要數(shù)十秒。你看到“不起振”,很可能是在幅度增長的過程中。
另外,振蕩往往是由電路中的熱噪聲開始,若仿真軟件沒有考慮熱噪聲,則很可能不滿足起振條件而不起振。
實際電路和器件與“理想電路”和“等效模型”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近似條件不成立的情況下。另外,仿真軟件出于效率的考慮還會忽略許多“非典型”條件使用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