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認識門限簽名,我們不僅要弄懂它的運行原理,還必須充分認識它在智能合約全面普及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較之市面上現有的其他去中心化預言機模式,門限簽名可謂優(yōu)勢鮮明,有很多實打實的好處。
成本低
門限簽名最大的好處是能大幅降低成本。在現有的鏈上聚合模式下,每臺預言機(即節(jié)點)都要支付gas費,才能將鏈下數據傳輸至鏈上。如果有10個節(jié)點采集鏈下數據,就得支付10筆gas費;且不論在最終結算之前,gas費還有可能要多次調整。
門限簽名則不同。它會將預言機的全部反饋數據在鏈下聚合成單一數據點,然后會有一臺指定的預言機將數據發(fā)回至鏈上,全程僅收取一筆gas費。
Chainlink研究團隊的亞歷克斯·考文垂(Alex Coventry)表示:
“目前,我們最好的門限簽名方案(詳解此文)只需約1.5萬個gas就能進行驗證。這是什么意思呢?打個比方,收集同樣數量的數據點,[我此前提到過,詳見此文],原來要花費3000美元,但用門限簽名工具只需約2美元就能搞定,成本差幅高達1500倍,費用節(jié)省空間巨大。前文我提到過,假設網絡中有2500名參與方,則需要2000名參與方提供正確結果才可生成一個有效簽名,那么按目前gas兌換以太幣的匯率計算,我們的門限簽名方案成本約為1美分出頭;而現有方案則需花費17美元?!?/p>
安全性高
成本一降低,勢必就能推動智能合約預言機的安全性同步提升。如果使用一組預言機的費用能有所降低,用戶就會更愿意購買去中心化程度更高的數據驗證服務。 而去中心化程度的提升,能有效排除單點故障,從而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由此大幅提升網絡的抗攻擊能力,讓數據更加可信。
可信度高
門限簽名的第三個好處是,能提高用戶對數據的信任度。因為數據源可以更可靠地得到驗證。門限簽名能動用一大批預言機來聚合數據,因此在可信度方面自然非區(qū)區(qū)數臺預言機可比。智能合約由數據驅動,這就意味著,數據是決定智能合約執(zhí)行結果的“終極仲裁者”。只有具備高質量的數據,用戶,尤其是大型企業(yè),才會愿意在其后端系統(tǒng)中部署智能合約。
可擴展性強
門限簽名能讓多臺預言機在鏈下達成共識,從而大幅減輕底層區(qū)塊鏈的計算工作量。有了門限簽名,底層區(qū)塊鏈不需要逐一處理每個預言機的反饋數據,而只需統(tǒng)一處理一次響應即可。目前,很多公有鏈的網絡承載能力都已漸趨極限。此時,部署門限簽名能大幅緩解處理智能合約時龐大的數據壓力,從而大幅減輕以太坊等區(qū)塊鏈平臺的計算量,助力其實現規(guī)模化發(fā)展。
積極的網絡效應
使用成本降下來了,去中心化預言機便能實現廣泛應用,成為開發(fā)者的標配工具,令其如虎添翼。開發(fā)者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輕松獲得可信數據。有了大量的可信數據,就能與鏈下資源實現互聯(lián)互通,還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開發(fā)者在區(qū)塊鏈和非區(qū)塊鏈網絡中獲益。數據問題一經解決,就有可能吸引大批從未涉足區(qū)塊鏈領域的用戶,走出當前與區(qū)塊鏈“零互動”的傳統(tǒng)體系,步入這方全新的天地。
“成本低”、“安全性高”、“數據可信”、“有擴展空間”,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打動全球大型企業(yè),廣泛采用智能合約。門限簽名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突破性解決方案之一。它既能有效化解上述核心問題,又能讓區(qū)塊鏈平臺保持去中心化和去信任/防篡改的關鍵屬性,而這些屬性恰是智能合約最根本的價值所在。
來源:?Chain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