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有一天在某硬件領域成為全球第一,這句話似乎聽起來很離奇。如果說這個領域的直接對手,是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北美科技巨頭,那幾乎就更有點神乎其神了。然而根據Canalys最新數據報告,在2019年Q2百度智能音箱出貨量繼續(xù)居于國內市場第一的前提下,已經超過谷歌攀升到了世界第二,前面只有亞馬遜最早入場的智能音箱Echo,這個占盡天時地利的對手。
要知道,從小度在家發(fā)布至今,百度做音箱僅僅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從初入江湖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用了如此短的時間,百度智能音箱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額,比一年前增長了令人“驚恐”的3700%。只能用慘無人道來形容的增長曲線,似乎正在確立百度硬件領域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
而毫無疑問,小度音箱的出貨量能否大于亞馬遜是一個關鍵指標,甚至將成為智能音箱發(fā)展史的拐點。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華為手機在成為世界出貨量第一的路上,受到美國以國家力量干擾,至今沒有完成。百度能否在音箱之路換道超車,自然也會引發(fā)國人強烈關注。那么“音箱第一大廠”到底能不能換人?答案其實是由三個問題決定的。路線之問:市場到底想要什么音箱?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技術-產品關鍵問題,來自于帶屏音箱新品類的市場認可。根據Canalys數據報告,在Q2小度全球音箱出貨量中,有45%是帶屏音箱??梢娪脩魧@一新產品品類已經有了深刻接受度。而Canalys也指出,百度在帶屏音箱中近乎于是沒有競爭對手的。這條產品路徑,正在成為小度的獨屬紅利。
但真正決定中國市場銷量邊界的,其實是下沉市場的打開效率。幾個月之前,我采訪過煙臺農村的一位大姐,她告訴我她家有一臺小度在家,兩臺小度音箱(無屏版)。而這樣的配置在她們村并不少見??梢灾苯訉υ?,調出音樂、內容,以及應用的智能音箱,正在與中國廣袤的黃土地毫不違和地沾粘在一起。
根據Canalys的數據,這些市場份額里,目前對智能音箱接受度最好的是日本和韓國。在Q2這兩個市場分別達成了131%和132%的增速,僅次于中國名列二三。必須注意的是,這兩大市場使用的語言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所以從AI巨頭輸入產品解決方案時,這些市場需要的是多輪對話、語義理解、NLP的底層能力。
亞馬遜和百度,誰能在這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里占領未來呢?這個遠距離推測很可能給人不公允的感覺。但不妨來看一下,已經在中國賣了大半年的蘋果智能音箱,是怎么失敗的。事實上,蘋果的HomePod基本可以判斷為一款失敗的產品,只不過是北美小敗其他市場大敗而已。4月,蘋果不得已宣布HomePod永久降價50美元,可見其失利幅度之大。
蘋果的音箱之痛,可以總結為三個問題:智能交互太差,尤其是非英語體驗極其不好;昂貴的定價在其他智能音箱玩家面前沒有任何競爭力,反而有濃厚的智商稅嫌疑;應用體系,內容服務和IoT生態(tài)都沒有,消費者不知道買來干什么。蘋果的問題,沒有哪家企業(yè)敢不吸取。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音箱出海,脫離了本身市場的知名度和品牌能力之后,真正比拼的是三點:技術能力、定價能力、生態(tài)服務。
回到百度和亞馬遜未來可能的出海對決中,今天底層技術的創(chuàng)新百度已經領先于業(yè)界,語音智能相關的底層算法幅度,更是從今年開始領先了AI老大哥谷歌,這是前所未見的。而定價能力上,更靠近中國完善產業(yè)鏈的百度,顯然不會拿出貴到離譜的產品走向世界。反而因為音箱品類的集成度有效,凈值又不高,北美巨頭很難在代工模式中發(fā)揮手機和平板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可能在直接與中國品牌的碰撞中陷入尷尬。
那么最后在生態(tài)服務能力上,百度與亞馬遜如果真的展開較量,那就將是亞馬遜依然強勁的世界電商網絡能力,與百度代表的中國互聯網服務模式的纏斗。這其中需要發(fā)揮中國互聯網公司源源不斷的運營和服務創(chuàng)新能力,可能要經歷一場群狼搏虎的戰(zhàn)斗。
雖然這個類比并不意味著真正的未來,但是2比1,是絕對能夠說明某種態(tài)勢的。而且出海之戰(zhàn),百度真正迎戰(zhàn)谷歌或者亞馬遜的時候,大概率小度已經是全球第一大音箱廠商了。從無人機,到手機,再到音箱,世界第一并不只是個名號,還是中國科技產業(yè)不容放棄的話語權。當百度成為世界音箱一哥的同時,也是下個時代的大門被悄悄推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