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進化是從弱人工智能(ANI),到強人工智能(AGI),再到超級人工智能(ASI),這種進化正在悄悄改變一切。預計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把人類思維復雜性和識別能力與機器智能的計算速度、記憶和知識共享結合起來,達成一種統(tǒng)一。
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和發(fā)展,人工智能正在挑戰(zhàn)和改變的不僅是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還有各種人類組織,政府、工業(yè)等等以及學術界(NGIOA)如何構建其商業(yè)和經濟產業(yè)市常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的機械化手工、計算的工作的逐漸被機器取代,這些職業(yè)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大幅減少。此外,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幫助,其數(shù)字助理和決策算法將幫助和指導人類,復雜的日常工作正在大大減少并簡化。
雖然人工智能推動了許多應用程序和技術的進步,但從根本上說,正是由于其處理能力的增強,才有可能設計出能夠這樣智能的機器。盡管在處理能力方面取得了這樣快速的進步,但是對于人工智能來說這樣還不夠,因為它仍然需要進一步了解如何在計算中復制模仿人腦的思維和處理方式。雖然許多計算機科學家認為,模仿人類大腦的處理方法將是實現(xiàn)類人人工智能的技術關鍵,但僅靠這個可能還遠遠不夠,有許多其他變量還需要評估,比如記憶和情感。
此外由于當前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都無法有效地處理大量不同的數(shù)據和信息,所以有可能需要開發(fā)一個全新的計算系統(tǒng)和新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
走向超級人工智能
超級人工智能的潛在發(fā)展力預示著其前景將會非常廣闊。發(fā)展到最后人類大腦的處理能力可能無法與ASI相匹敵,每個人都必須開始考慮人類與人工智能展開競爭(而非合作)所產生的后果風險。
之前有人提到過,當人工智能達到一個臨界點,它將能夠改善自己的軟件設計,對自己進行提升和完善時,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就相當大了。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在努力開發(fā)這種能力,以便人工智能在良性的環(huán)境中自我提高,比如照片識別和游戲方面。雖然這樣但對于人工智能可怕的學習能力這和種潛在的指數(shù)級增長我們得更加謹慎。
大量的報告顯示,當學習一種新的認知或運動技能(包括詞匯)時,成年人的大腦結構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當人工智能接管大部分人類的工作時,可能會降低人類的智力水平。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人類被剝奪了大腦學習新技能的機會,那么它的發(fā)展會受到什么影響?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
提升人類智慧還是人工智能?
人類智慧似乎一直是人類最強大武器之一,因此,如果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并駕齊驅并且超越人類智慧的話,到時候人類能否與人工智能相競爭?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人類的未來,因為如果將來人工智能真的成為人類的敵人的話,人類可能無法與人工智能相抗衡。因此盡管人工智能正越來越多地成為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中,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應該提高人類智慧還是人工智能?
還有就是,那么作為人類,能做些什么來應對這種情況呢?對此芬蘭阿爾托大學理學院神經科學和生物醫(yī)學工程系主任Risto Ilmoniemi教授做出了一些回應。
人類智慧
從人類時代開始,想象力在人類探索未知,進化和改變世界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人類借著象力和智慧探索未知世界的網絡空間,不斷改變著這個世界。想象力一直是人類智力的一個指標,事實上想象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它對于網絡空間、地理空間和空間(CGS)研究必不可少的,同樣的想象力也在推動著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智力。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人類智慧的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加之社會對教育和學習。一些研究表明遺傳能力(基因)因素可能占智力水平的50%,而環(huán)境的作用(教育、環(huán)境、經驗、資源等)對人類智慧也有影響。雖然人類大腦基因組的很多信息已經被破譯,但我們仍然不清楚如何才能提高人類的智商。其背后的原因是,人類的大腦極其復雜,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網絡在單獨和協(xié)同工作,因此想要真正認識人類大腦仍然是很困難的。
來自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的Joe Tsien和他的團隊最近的研究推測,人類智力的產生和大腦的進化一定有一個基本原則可循,存在一個算法可以解釋人類的智力。因此如果人類智慧的起源是基于一個基本算法,那么就有必要理解和評估大腦的計算是依賴于相對簡單的數(shù)理邏輯還是一個更復雜算法。此外,如果人類智慧確實是基于基本的數(shù)理邏輯,那么當前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飛速進展將有可能讓人類智慧像人工智能那樣飛速進化。
話雖如此,但這仍然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戳诉@么多關于智力的理論,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智力是具有單一起點的單一能力,還是具有多個復雜起點的眾多能力的集合。
人們現(xiàn)在越來越擔心人類的智力進化停滯不前,不過科學的研究或許正接近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研究改變人類的DNA是。雖然神經科學還有很多未解的難題,這很可能是幾十年以后的事,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會最終發(fā)現(xiàn)如何提高人類的智慧水平。
現(xiàn)在,不管人類的智力和人工智能如何發(fā)展,一些人,比如來自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的Joe Tsien和他的團隊,認為智力背后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數(shù)學邏輯模式。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人類大腦的信息的處理過程可以與生物實體分離,那么它就不再受生物實體限制(如壽命、記憶衰退和衰老等)。此外,儲存在人腦或和計算機內存中的信息和知識可以被復制和傳遞給一個或多個接受者,這也就是知識傳遞。
各國都在努力了解人類基因組中智力的起源,但基因編輯以及其他任何技術在改良智力方面的可行性仍有待觀察?,F(xiàn)在要利用一切可用資源來確保人類智慧能夠不斷發(fā)展。盡管人工智能正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了解人類大腦如何產生智慧和自我意識行為或許仍是當今科技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
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共同進化,這樣能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人類面臨的復雜挑戰(zhàn),以及能夠在必要的情況下隨時準備接受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畢竟有意識的人工智能可能不像人類那樣具有同樣價值觀,大家也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否會重視人類的生命。
隨著人工智能的指數(shù)倍的發(fā)展,但是人類智慧仍然是有限和固定的,人類別無選擇只能學會以一種新的方式思考來生存下去。人類智慧可以跟人工智能共同進化,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需要在人類的控制和能力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