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口袋動物園》成為兒童AR產品市場的一匹黑馬。開發(fā) “小熊尼奧”系列產品的央數文化(上海)股份有限公司9月6日宣布完成了新一輪1.2億元融資。從2012年開始產品研發(fā),2013年初推出兒童學前認知早教產品,再到獲得德國iF設計獎和意大利A’Design
Award,小熊尼奧的成績有目共睹。
我們近期采訪了小熊尼奧的CEO熊劍明和CTO劉鋼。他們分享了對于目前兒童教育市場發(fā)展、AR產品形態(tài)和AR產品開發(fā)的經驗與觀點。
CSDN:請先介紹一下你們各自的經歷吧。
熊劍明:我是小熊尼奧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我最早在新華社做過媒體工作。我也是國內最早做電視電子競技節(jié)目的人之一。經歷了電競節(jié)目從電視媒體向互聯(lián)網的遷移,也參與了WCG賽事的直播和運營。2009年,由于工作原因,接觸了與K12教育相關的內容。當時我發(fā)現,K12教育在國內有很大的門檻,所以后來創(chuàng)業(yè)時選擇了學齡前教育作為起點。
劉鋼:我在浙江大學取得計算機圖形學方向的博士學位后,就開始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在Autodesk工作期間帶領團隊設計、開發(fā)了目前應用于多款Autodesk旗艦產品的3D圖形引擎。后來,作為首席架構師加入盛大游戲,帶隊團隊設計并開發(fā)了一款應用于大型MMO游戲的3D游戲引擎。2012年加入Unity,擔任大中華區(qū)技術總監(jiān),負責中國區(qū)的研發(fā)和技術支持工作。
CSDN:請介紹一下目前團隊的情況。
劉鋼:由于目前公司所做的是AR項目,所以與傳統(tǒng)游戲公司有所不同。我們的產品本身不僅僅需要軟件開發(fā),還會有相應的實體產品,因此有一定的銷售、運營門檻。我們的銷售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多個兒童、教育類上市公司。
技術團隊的組成與傳統(tǒng)游戲公司有相似之處,有程序、美術、策劃等。而且,相對來說,我們的程序、美術、策劃團隊之間更加緊湊。因為任何一方有一點改動都會影響到整體的研發(fā)和產品設計。另外,為了研發(fā)Magnifier NEO這款硬件產品,我們還在組建一支硬件技術團隊。
CSDN:目前小熊尼奧定位在學齡前兒童教育市場,那么您認為AR產品在K12方面是否也有機會呢?
熊劍明:事實上,小熊尼奧并不一定將發(fā)展局限在教育領域和單純的AR技術。我們更希望利用新興技術為兒童的生活、娛樂、學習帶來具有創(chuàng)新體驗的產品。
對于K12市場來講,我認為AR技術本身并不是剛需。它只是給孩子們展現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對話形式,但實際帶來的內容和激勵效果有限。所以它最終只能在教育過程中充當教輔手段之一,而無法作為教育的主體。
我們并沒有計劃去探索K12領域。其實,我們在組建現在的團隊之前,曾有三、四年時間在做K12教育。我們發(fā)現最后營收情況與產品品質的好壞并不對等。因為在這個市場中有許多外部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做K12領域需要走B2B2C模式,如何通過學校來讓用戶了解、購買、使用你的產品,這個過程并不僅僅是產品好壞的問題。作為一個企業(yè),我們更希望有可持續(xù)且穩(wěn)定的經營模式。所以目前公司暫時沒有做K12市場的計劃。
CSDN:請問之前為什么選擇AR方向進行創(chuàng)業(yè)?
熊劍明:AR技術本身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我們是在2011年底確定了這個方向,這與劉鋼博士也不無關系。盡管他是在今年才加入我們團隊,但在此之前我們因為第一款產品的研發(fā)就有過交集。當時我正在做教育領域,看到了AR技術在學齡前兒童教育方面的潛力,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CSDN:目前你們團隊已經推出了一些針對學齡前兒童教育的AR產品。就您的觀察來看,目前這個領域有什么趨勢和問題?
熊劍明:目前AR市場上已經有多款產品,這背后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探索。我認為局限源自于硬件。首先,現在AR產品都是通過手機來進行交互。但是,手機本身不屬于學齡前兒童,所以并不可能隨時隨地想用就用。而iPad對于兒童來說,使用起來也不是非常方便。所以我們也在研發(fā)一款新的硬件產品。
CSDN:請問這款硬件產品,你們研發(fā)了多久?
劉鋼:我們在2014年4月份開始構思這款產品,6月完成了產品的外觀和結構設計。因為在當時市場上連最基本的內容量都很小的情況下,做硬件的風險比較大?,F在,由于我們已經有了內容的基礎,這款硬件產品已經提上日程,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CSDN:這款產品在軟硬件的研發(fā)和優(yōu)化方面你們目前在做什么?
劉鋼:這款產品的設計方案在年初得到IF和A’Design Award兩項設計大獎后,我們開始著手研發(fā)。由于這款產品的屏幕是圓形的,所以我們正在對硬件、系統(tǒng)、軟件進行定制化。
CSDN:請問你們?yōu)槭裁磿x擇Vuforia作為AR產品的開發(fā)工具呢?在選擇SDK時,你們做過哪些考慮?
劉鋼:最初我們試過很多方案,包括開源工具、Metaio、Vuforia等。我們認真地做過技術選型。最后,我們發(fā)現Vuforia不論是穩(wěn)定性,還是跨平臺性都相較其他工具更為出色。在目前的所有方案之中,Vuforia是商業(yè)化做得最好的方案。
CSDN:在做AR技術選型時,一般你們會考慮哪些原則?
劉鋼:首先是識別的穩(wěn)定性,比如在一些光線昏暗,或燈光帶有顏色的環(huán)境中,應用仍能穩(wěn)定識別物體。另一方面,要求它可以應對突發(fā)情況,比如被識別物體的部分特征突然被遮擋。除了這些基本的圖像識別能力以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這個工具庫中是否有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功能,比如三維物體識別、人臉識別、物體追蹤等。
我們在做技術選型時,不僅僅會考察工具的功能穩(wěn)定性,還會考慮這款工具所提供的能力是否有助于未來產品的研發(fā)。
小熊尼奧:口袋交通
CSDN:您對于Vuforia SDK還有哪些優(yōu)化建議?
劉鋼:Vuforia的整體研發(fā)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最近Vuforia開始支持AR可穿戴應用的開發(fā)。從功能上來說,它已經覆蓋了很多開發(fā)需要。但對于開發(fā)接口的開放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CSDN:在使用Vuforia的同時,在開發(fā)產品時你們還做了哪些努力?
劉鋼: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度過了使用Vuforia SDK開發(fā)產品的初級階段。我們現在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增進產品的趣味性、用戶黏性和娛樂性。同時,我們還在嘗試加入社交化元素,讓用戶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圖片、視頻或其他形式的內容。
CSDN:軟件層面的研發(fā)問題,你們在研發(fā)新的硬件產品時,還遇到過哪些難題?
劉鋼:我們在做的Magnifier NEO是一款軟硬結合的產品,攝像頭選型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并不是說普通智能手機能使用的攝像頭就適用于我們的AR硬件產品,你還需要考慮它的分辨率、成本等。
而在研發(fā)卡片類AR產品時,我們曾經因為改動了一張圖片中的一些細節(jié),而需要從頭進行適配調整。這也是最初團隊還沒有成熟的工作流程時犯下的失誤。
CSDN:對于這樣軟件與硬件(卡片)結合的產品,除了功能性、娛樂性以外,還需要具備強有力的銷售能力。在此方面你們有什么經驗可供分享?
熊劍明:兒童類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純粹通過線上或線下銷售的成功案例。而且,AR又是一項新興技術,體驗過程尤為重要。用戶僅僅在線上通過視頻、照片來了解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線下布局也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手上大概有上萬家線下母嬰類連鎖店資源。線上方面,我們通過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長遠來看,我們會通過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方式進行銷售。
CSDN:卡片類AR產品盜版的門檻似乎并不高,你們如何防范這類盜版行為呢?
熊劍明:首先這類產品,如果單價過高,肯定會給盜版留下空間。其次,面向兒童的產品不像普通產品那樣,用戶只要看到結果就行。面向兒童的產品,還需要過家長這一關,沒有家長愿意去買那些粗制濫造的產品給孩子用。另外,我們會在軟件中加入正版驗證機制,防范盜版產品。
CSDN:今年在產品層面有哪些計劃?
熊劍明:我們下半年將推出多款產品,其中3D涂色繪本《神筆立體畫》是一款重點產品。這個產品非常具有創(chuàng)新性,它是一款在紙上就能凃出3D動畫的涂色繪本,無論在動畫畫質,還是畫面流暢度上我們這個產品的品質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我們會跟很多國內一線動畫品牌合作,推出相應產品。我們現在已經得到“熊出沒”、“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巴啦啦小魔仙”、“豬豬俠”等國內排名前五的動畫片的版權。我們也正在與一些國際品牌洽談版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