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工程師敢于表現(xiàn)自己,爭取獲得所需要的資源,通過充足的工作激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最一些超出常人的事情,充分展現(xiàn)自己。為在公司得到提升,或是為獵頭公司來高薪挖你做好充分的準備。
好了,下面我來談談工程師說大話需要掌握的原則。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和諸位分享一下,在一個公司里,是如何設定員工們的目標,并對員工的業(yè)績進行評估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樣的員工更有機會得到晉級和提升。這些法則,適用于正規(guī)的公司、廣大心態(tài)健康的老板及員工。
在目標管理流行的今天,我們先看看老板通常是如何給員工設定目標的。
就象一個人摸高一樣。如果站在原地,雙手高舉,墊起腳尖,試試能摸到多高。通常,老板在設定任務的時候,往往以這個高度為參考點設定目標。但由于公司自上而下的壓力,老板往往會對員工有高出目標10-20%的期望。
合格的員工:能夠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完成老板任務的員工。在一個公司里,大約50-60%的員工就屬于這一類。由于人數(shù)眾多,這些員工加薪水平基本與CPI差不多。
優(yōu)秀的員工:為了摸到更高處,有些員工就會奮力往上跳,在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的同時,依靠自己的潛力和努力,超出老板交給的任務,接近或達到老板的期望值。他們是企業(yè)中的優(yōu)秀員工。這部分員工占得比例大概是20-30%。這些員工的加薪水平大概能追上GDP。
出色的員工:要成為10%最出色的員工,僅僅奮力往上跳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會想辦法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完成的業(yè)績甚至高于老板和眾人的預期和期望。也就是說,為了觸及到更高的高度,他們會積極為自己爭取得到一個小舞臺,獲得更高的起點,也獲得超出常人的業(yè)績。只有他們的加薪水平能夠接近房價上漲率的60%。
但如何能得到這個眾人矚目的小舞臺呢?作為公司的稀缺資源,這個舞臺是掌握在老板手里。一個心理正常的老板更多的會將這個資源提供給富有激情、敢想、敢干、敢說的員工。因此,敢說是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說大話也需要有個度,也要有原則。
說大話的第一個原則:出發(fā)點要和公司、老板及部門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這樣才能得到老板和周圍同事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否則,還沒等你爬上臺呢,周圍拆臺的人已經就位了。
說大話的第二個原則:大話要適度,吹小了又沒有用,太大了沒必要。根據(jù)我的經驗,要超出老板期望值的10%就足夠了。這是因為在定任務的時候,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覺得定高了而與老板討價還價。如果你還能再加碼一點,老板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說大話的第三個原則:自己心里要有譜。知道自己的能力,更要了解自己的潛力。要充分了解在目前情況下你可以達到的目標,更要想好一旦有了更多地資源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你可能達到的更高目標。這樣,你和老板之間不是討價還價,而是共同商討部門和自己的更高目標和實現(xiàn)方式。
說大話的第四個原則:要給自己適當留些后路。實際上,當你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即使由于不走運達到了80-90%,你也會是非常安全的。但也需要考慮到,一旦全演砸了,怎么才能收場。在這里,做事的態(tài)度就會變得尤其重要。如果有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你周圍的同事們和老板會對你的失敗表示理解,也會給你多一次的機會。職場上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成與不成,這是機會問題;但做與不做,這絕對是態(tài)度問題”。
切忌漫無邊際的大話,也切勿低估了他人的智商。如果為了爬上一個過高的舞臺把牛皮吹得太大了,一旦摔下來,不僅鬧個鼻青臉腫,周圍就更會聚著一堆人看笑話,個人的信譽也會一掃而空。
說大話最重要的原則:說到做到。所謂的大話,就是設定超出自己當前能力所及的更高目標,而對自己未來(如一年后)的能力所及是更有信心。既然大話放出去了,也得到老板和同事的支持,就該輪到自己努把力來證明自己的時候。
說大話的未來:更好的業(yè)績、更高的目標、更多的自信、更豐富的資源和支持。
說大話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朋友能給我們分享一下你們有趣的說大話的經歷。
誰在拿高薪?中國電子工程師薪酬調查大揭秘
一談到高薪,任職于深圳一家著名手機設計公司的小Z就跳了起來,“現(xiàn)在房子、車子、女朋友……哪一個不得花錢?薪水絕對是我找工作的第一因素。”或許是由于中國各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在本次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工程師都和小Z持相同觀點,認為薪水是考慮工作的第一因素。
對薪酬調查的2012份有效問卷進行了分析,從中篩選出電子工程社群月薪上萬的群體(不包括獎金)作為分析對象,將他們暫定為此次調查中電子工程社群的高薪人士,旨在通過他們向大家提供一面了解電子業(yè)界薪金水平的鏡子。
高薪社群大掃描
上海工程社群涵蓋高薪比例最大
此次調查的整體樣本顯示,不同地域的月薪上萬人數(shù)的比例有所不同,最高的三個城市仍然是上海,北京和深圳。但是有趣的是,北京和深圳的平均年薪都是在去年的基礎上略有漲幅,而上海的平均年薪卻漲了接近一萬元(詳見圖1)!此外,上海月薪上萬的人數(shù)占去參與調查者總人數(shù)的35%,北京和深圳其次,占去19.6%和19.2%。
外企最易出高薪
與去年一樣,外企的平均年薪比其它類型企業(yè)遙遙領先(詳見圖2),而且平均年薪接近10萬。其中,來自外企的參與者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IC設計與制造以及通訊領域。所有外企人士進入高薪社群的比例為26%,這一比例接近民營企業(yè)的3倍。
IC設計和封裝業(yè)持續(xù)高薪
隨著IC設計、封裝、測試的整體產業(yè)結構趨于合理,該行業(yè)不僅已經持續(xù)幾年得到行業(yè)平均薪酬第一的桂冠,而且薪水增長幅度最大,平均年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萬以上(詳見圖3)。分析數(shù)據(jù)還表明,IC設計和封裝業(yè)中有31.7%的人月收入上萬。
高學歷者是高薪社群的主力軍
不同學歷的平均年薪明顯呈現(xiàn)階梯狀。博士的平均年薪接近16萬,碩士為104,023,本科為73,696。整體來說,所有參與調查的52位博士中,有28人跨入高薪社群,比例高達53.8%。普遍來講,電子行業(yè)的學歷還是代表年薪與能力。
四十歲是黃金高薪年齡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電子社群的平均年薪在四十歲時達到高峰,然后再呈現(xiàn)遞減狀態(tài)(詳見圖4)。需要解釋的是這或許和參與者年齡的分布有關系,此次參與調查的讀者在25-29歲之間的比例超過一半以上。另外,由于60歲以上的樣本比例較少,所以可能沒有最真切的反映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
專業(yè)成就高薪
準確地說,屬于這個高薪社群的胡先生還只是大學微電子專業(yè)的一名在讀博士,雖然還在校,但他已經有好幾年在外兼職的工作經歷?,F(xiàn)在,他是西安某家著名半導體公司IC設計“兼職”高級工程師,正在積極深究專業(yè)領域知識的他認為目前接觸到的還只是除了底層設計之外的一些驗證工作,由于公司分工太細,他希望能進一步的通過調換公司崗位來獲取更多的經驗。“熟悉設計整體流程及各類設計工具,不僅有利于現(xiàn)有工作,”他表示,“如果能多點豐富的經驗,再加上一些創(chuàng)意和靈感,更是可以為未來創(chuàng)業(yè)做好基礎。”
經驗積累堆砌高薪
畢業(yè)5年的李先生目前是深圳一家知名汽車電子公司的硬件部高級工程師,從事車載DVD等影像開發(fā)項目。這已經是他的第四份工作。他前兩份是家用DVD的研發(fā)設計,由于看好汽車電子這個朝陽行業(yè),從第三份工作開始他選擇了汽車影音的開發(fā)。他認為,正是由于專業(yè)經驗的積累使他去年的月薪上漲了50%以上。雖然周工作時間平均為55-59小時,但他仍覺得尚可接受。不過關于未來,他感覺目前工作不利于完全發(fā)揮個人特點,希望能有機會涉足市場或管理方面,積累更廣闊領域的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薪金。
高效帶來高薪
所有高薪人士中,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在40到44小時的為主流,占34.8%,45到49小時的23.9%,50到54小時的7.7%。很明顯可以看出,工作時間越長,人數(shù)比例越小。“一般的上級都認為,在完成同樣工作量的情況下,如果誰經常加班,就說明他的計劃或工作能力有問題。”上海某外企項目經理寇先生直言,“我們公司不主張加班。”
高薪偏愛有準備的人
三個月前的成功跳槽,使霍先生薪金上漲了40%,而且隨之而來的還有豐厚的非工資報酬,包括用車津貼、每年帶薪假期等。霍先生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醫(yī)療電子公司從事電源開發(fā)工作,四年的工作歷程中,霍先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但是我想要更豐富的閱歷。”他說,“我更喜歡能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的工作,而不只是開發(fā)產品的某一具體部分。”在有了新的想法后,他努力地拓寬知識面,并強化遺忘已久的英語口語,同時積極地將自己的工作經歷發(fā)給一些獵頭公司。很幸運的,他收到一家剛剛在深圳開設辦事處的國外半導體公司FAE職位的邀請。
高薪人士還想要什么?
最不滿意收入偏低
出乎意料的是,在目前工作中最不滿意的三項中,收入偏低和缺乏職業(yè)發(fā)展機會居然是本文所定義的高薪人士最不滿意的因素,選擇比例均高達40%。其次,工作壓力大和當前工作不利于發(fā)揮個人特點分別占28.3%。
在電話采訪中也有不少接受調查的工程師表示,只要能在工作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壓力可以被工作的成就感所代替。但是難以忍受薪水待遇與個人對公司貢獻不成正比。他們對未來一年薪水漲幅的期望值平均為20.7%。
最渴望深造機會
高薪人士最最需要的是深造機會,在這個多項選擇中,選擇深造/培訓機會的人數(shù)比例高達68%,其次是延長年休假,比例占到46.3。這驗證了臺灣一本暢銷書中的觀點:“快,快,快工作;慢,慢,慢生活。”設計未來人生規(guī)劃、學會休息與調節(jié)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另外,或許是受房價影響,有44.4%的比例希望得到住房或住房津貼。
一半人熱愛現(xiàn)有工作,一半人希望有所改變
在未來一年里,高薪社群中有43.8%的人明確表示:仍熱愛目前工作不會做改變。此外,希望轉換公司的比例為26.7%,而想通過轉換行業(yè),轉換工作地點,進行職業(yè)培訓或者返校深造,出國留學或移民,轉換工作來改變工作狀態(tài)的人數(shù)百分比均在個位數(shù)以下。
所有希望轉換工作的人中,希望創(chuàng)業(yè)和轉向管理的人數(shù)均為35.2%。另外轉向市場營銷的人數(shù)占16.5%。在所有高薪人士期望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中,消費電子仍是塊最香的餑餑,吸引了32.1%想創(chuàng)業(yè)的高薪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