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在多,而在于精
【開篇導讀】
古語有云:“言多必失。”講的就是,話說多了并沒有多少好處。話說得多了,暴漏的不足和缺點也就越多。
所以說,講話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量,而在于質。
一個真正懂得交際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說了多少,而是在于他說了什么。
真正懂得交際的人,往往是聽得比說得要多。
因為只有傾聽才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那么將會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會拋出非常有分量的語言。
話多并不是說明你的口才有多好。所以,說話一定要說到點上,切忌啰啰嗦嗦一大堆。
說話不在于量,而在于質,說話時簡潔高效才是正道。
【社會“反光鏡”】
李樂大學畢業(yè)之后,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公司。平時她也不太說話,大多時候,都是同事們說著她聽著。
久而久之,她受到了同事們的歡迎,并且很多人都喜歡跟她交流。因為李樂始終都是愿意做他們的聽眾,在李樂面前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情緒完全釋放出來。并且,李樂還會給他們最為中肯的建議。
一次,老板帶著李樂到外地去跟一個重要的客戶洽談生意。席間,老板有事就先走了,留下了李樂繼續(xù)跟客戶談項目。在這期間,李樂很少說話,一直都在聽著客戶的要求和建議。
等到客戶將自己說的事情說完了之后,李樂沉思了片刻,開口說:“王先生,對于您提出的那些要求,我倒是有些小小的建議,您看這樣……”
短短的一段話,李樂就將客戶的疑慮和問題全都解決了,客戶很高興地和李樂簽了合同。還直夸:“李小姐,前途無可限量啊,小小年紀,就有這種魄力,后生可畏呀!”
在我們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各個方面都考慮周全了,最好可以一語中的,在職場中,說話一定要說到點子上才行,切忌繞圈子,當代職場中有很多人都喜歡繞圈子,可是繞來繞去,往往將交流的雙方都給繞了進去,最終也沒能讓他人領會談話的重點,還會讓對方產生一頭霧水的感覺。
故事中的李樂并沒有口若懸河,相反,她總是善于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把握助談話的主動權。這樣,一開口就能說到點上。所以,在最后李樂不但得到了訂單,還將客戶的要求和問題也都解決了。
所以,話不要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說到點子上”。這就需要多聽、多觀察,只有善于傾聽,才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才會給他人一種穩(wěn)重、值得信任的感覺。同時,別人在說的同時,就是在向我們傳達一些非常重要的訊息,所以,傾聽也可以讓我們從對方的口中,收獲許多非常重要的訊息。
如果我們想要更加地了解別人,就要做到少說多聽,因為在如今這種壓力型的社會中,人人都會想要一個傾聽者。我們在聽得過程中,既收獲了訊息,也收獲了信任和友情。
【優(yōu)化“大課堂”】
林杰畢業(yè)之后,進入到了自己比較心儀的一家公司。林杰的專業(yè)知識非常扎實,人也是努力踏實。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說話太繞了,每次都讓人覺得不知道他說話的重點到底在哪里。一次,林杰想向同事王祥請教一個問題,他走到王祥的辦公區(qū)域,和王祥閑談了半天這才說出了自己的來意,王祥聽了之后無奈地說:“小林,我說你這個人可真是繞啊,你有什么問題直說不就得了嗎?還在這里繞這么半天,你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有些人說話的時候,往往從不會挑選時機,往往也會讓談話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千萬不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不管不顧效果如何。
話多,并不代表我們的口才好,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定要懂得適時緘默,我們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說話的時候,什么時候又不該說話。在該說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所說的內容、意義、措辭、聲音和姿勢,還要要注意到什么場合說什么話。
無論是探討學問、接洽生意還是交際應酬、娛樂消遣,我們要盡量使自己說出來的話要重點突出、具體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