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收入分配改革遭到反對、干擾、阻撓,相關(guān)報道不少。比如,有勞動專家公開指出,收入分配改革久未成行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阻撓;中國社科院去年發(fā)布的《社會藍皮書》也披露,收入分配改革遭遇私企和國企阻撓。如今,又有知情人士披露《工資條例》因壟斷行業(yè)反對而“夭折”。
顯而易見,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無論是某項立法,還是某項改革,必然會有各種博弈,有人支持就會有人反對,這很正常。問題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是誰在反對而且是強烈反對《工資條例》,因何反對,以何種方式反對?如果不搞清楚這些問題,支持者與反對者就無法進行公正公平博弈。
這次,知情人士稱壟斷行業(yè)反對《工資條例》。盡管“壟斷行業(yè)”指向比較明確,但如你所知,中國的壟斷行業(yè)有很多,究竟是哪些壟斷行業(yè)讓《工資條例》“夭折”呢?總之,公眾應(yīng)該知道到底是誰在與自己進行博弈。
在筆者看來,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博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眾不知道自己和誰在較量———也就是說,不知道對手是誰,“敵人”是誰;更可怕的是,不知道對手以何種方式表達反對意見。如果公眾處在明處,而對手處在暗處,顯然,最終吃虧的是公眾。
因此,誰在反對《工資條例》,以什么方式反對,有關(guān)知情者應(yīng)該公開準確信息。圍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這場博弈,才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否則,天平就有可能向干擾者傾斜。
其實,杜絕干擾也不難,只要有關(guān)部門開門立法,讓民眾全程參與改革,不給干擾者留下作為空間,即使壟斷行業(yè)想干擾也沒有機會。如果政策制訂過程處于保密狀態(tài),公眾無法監(jiān)督,自然就給了干擾者阻撓改革的機會。鑒于《工資條例》受到壟斷行業(yè)強烈反對,所以筆者也強烈建議,以公開透明來遏制各種干擾。
更重要的是,任何改革都有阻力,改革的主導(dǎo)者要有不怕阻力的勇氣。如果因為某些阻力,《工資條例》就銷聲匿跡了,恐怕還是改革的勇氣不夠。我們要意識到,如果這一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向壟斷行業(yè)妥協(xié),對改革的破壞力更大,我們要為收入分配不公付出的代價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