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創(chuàng)業(yè):
大丈夫當如此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紐約一家市場數據庫軟件公司擔任程序設計師,那時剛從美國賓州里海大學拿到碩士,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英語也不怎么靈光,整天關在辦公室內與電腦為伍,雖然很喜歡軟件工程中所包含的創(chuàng)新,但是也很向往辦公室外的業(yè)務挑戰(zhàn)。有次跟隨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同時也是總經理鮑伯· 布朗(Bob Brown)去芝加哥開會,向桂格(Quker Oaks)公司市場部解說我的促銷程序的使用方式,住在一流的大飯店中,只見穿西裝打領帶,手提黑色皮箱公文包的商務人士進進出出,言談之間充滿自信,說的都是預算、計劃、策略、國際會議的事,我不覺心生“大丈夫當如此”的想望。
從小我就想創(chuàng)業(yè),大概是因為家里開設保齡球館、建造教堂等影響,父親從來不是上班族,母親則是出點子開創(chuàng)新業(yè)的高手,我自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似乎覺得創(chuàng)業(yè)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次在芝加哥出差,讓我眼界大開,想創(chuàng)業(yè)的心愿未改,只是因為羨慕那些人周游世界各地的經歷,也被商務運作中的種種深奧所吸引,因此立志要學習市場營銷,要做國際經營的生意,而我熱愛軟件創(chuàng)新,也只有這方面的專長,當然只能從軟件中尋求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
十年后,因緣際會,我與太太怡蓁,以及聰明絕頂的怡樺共同創(chuàng)立了趨勢科技,似乎當真實現了當年的愿望:軟件創(chuàng)新與國際經營。
療傷、救贖之路
1998年趨勢在日本上市,我的父親已經嚴重中風,但是他特地從洛杉磯飛到東京與臺北參加我們的上市慶典,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兩位姐姐玉君與珀君也特地穿上長禮服左右相伴,父親開心得合不攏嘴。當時母親也輕微中風,因為體力不濟不敢長途飛行,事后她聽姐姐們的敘述,看照片與錄像帶,感動得淚流不止。曾經生活在日本殖民陰影之下的父親與母親,怎么也想不到從小反抗性強、不聽長輩的話、不愛讀書做功課、不被看好、不被引以為榮的小兒子,竟然創(chuàng)下一個在日本上市的公司,被日本人稱為社長,經常用英文向日本人訓話演講,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出人頭地,終于可以這個兒子為榮。
我突然醒悟,原來心底深處,我一直希望贏得父母的器重與信任,一直想向他們證明我的能力,證明我不是失敗者,我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我要自立自強,闖出一片天地,是這種決心激勵著我。原來弗洛伊德的理論是有根據的,我的發(fā)憤圖強竟來自于兒時不被父母肯定的創(chuàng)傷。
父親于2001年冬天突然去逝,當我在葬禮上對著各國的親朋好友致詞,第一次哽咽不成聲,“父親!你可以安眠,我不再怨恨你打罵我直到高中,趨勢科技圓了我的夢,最重要的是,我終于能夠讓你以我為榮!”父子間多年的心結也讓趨勢化解。
原來我創(chuàng)業(yè)的最原始動機,沒有什么崇高偉大的理想,只不過是我的心理療傷、救贖之路,是幫助我走向成熟的過程。外界的聲譽肯定或誹謗不屑,我都不在乎,我不過是要贏得父母的肯定。
真正做自己
自從公司上市,我已完成了這個深埋心里的愿望,母親如今在洛杉磯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我的消息上報,甚至上電視,有時為了取悅老人家,我才接受日本媒體的采訪。
解開這個心結之后,我變得舒坦、從容,接受自己,對自己感到滿意,對外界感到契合,終于能夠真正做自己,發(fā)揮自己最好的一部分,“Be the best part of myself ”,這是我創(chuàng)業(yè)的最大收獲!
車上的CD正唱著我最愛聽的阿姆(Eminem)的說唱樂“自我陶醉”(Lose Yourself);他唱著:“If you had one shot,one opportunity......you better never let it go. You only get one shot,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This opportuni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 yo.”(如果你有一顆子彈,一次機會,可別放手。就這么一次機會,別搞糟了,一生只有一次,嘿?。┪倚睦飬s又想起另一首我與怡蓁最愛的爵士歌“世界真美好”(What a wonderfu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