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換東家是常事。
每個決定“辭舊迎新”的人,必然都心懷美好的愿景,結果卻不是所有人都會稱心如意。有的人越跳越高,一步步逼近自己的職業(yè)目標;有的人卻越跳越茫然,不經意間跳進了死胡同。轉職不是壞事,關鍵是這個彎轉得是不是漂亮,能不能讓你就此駛入職業(yè)發(fā)展的高速路。
想出去闖闖,不喜歡這個領導,換個環(huán)境,這些可以是對外遮掩自己為什么跳槽的借口,但絕不應該是離職的真正理由。無論你是為了升職加薪,還是為了職業(yè)成就感,起跳的那一刻,請你評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確認“彈起”你的是實力而非主觀感覺。
跳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有所得
這次,距離陳戈上次履新,只有一年零四個月。他作這個決定的時候并沒有像第一次那般糾結,彼時,他焦慮不堪,做夢都夢到自己在一群圍觀的陌生人中緊張地撓頭,那種心臟收緊的感覺至今都記憶猶新。
上次去職,陳戈看中了對方提供的高職高薪。
那年,陳戈真切地感受到了“就業(yè)難”,趕場似的參加各種招聘會,看著無數(shù)簡歷石沉大海,身邊都是鎩羽而歸垂頭喪氣的同學,到處充斥著讓他沮喪的消息。所以,當一家國企通知他復試通過的時候,那一刻,真是春暖花開。
這份工作薪水一般,卻解決了陳戈最憂心的戶口問題。最初的同學聚會,陳戈都是聽眾,聽他們抱怨沒完沒了的無補貼加班,聲討不許上QQ的變態(tài)規(guī)定,分享辦公室的相處之道……這些于陳戈來說都很陌生,他們加班補貼高得嚇人,都搶著犧牲自己的節(jié)假日;管理很人性化,看K線圖也沒人說你;至于復雜的辦公室政治,陳戈體會不到,這里講究論資排輩,他還沒到站隊的時候。
四年后的同學會,陳戈有了格格不入的感覺。同學們要么已經升遷,用人之術講得頭頭是道;要么手里有簽單權,飯后只要一筆下去就能報賬。反觀自己,心無旁騖兢兢業(yè)業(yè)地干了四年,“優(yōu)秀員工”、“技術比武一等獎”之類的榮譽證書塞滿了抽屜,但這些精神獎勵既拿不出手也說不出口。
陳戈有了去意。新興行業(yè)里,企業(yè)在發(fā)展初期比拼的是投資方的實力,陳戈先根據(jù)這個標準鎖定了幾家企業(yè)。幾番考慮,陳戈選擇了提供技術總監(jiān)職位的那一家,理由是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吻合。陳戈長于技術短于交往,較之于營銷類崗位,這個位置需要處理的人事關系相對簡單,非常利于揚其長避其短。
一年多里,陳戈體會到了一錘定音的成就感,也深感責任自負的不容易。逢有技術上的疑難雜癥或是團隊間銜接不力的難題,陳戈就是“終端”,是攻堅還是放棄,是A的責任田還是B的失職,必須給個定論。同時,面對業(yè)務部門提出各種想當然的需求,陳戈要想辦法“婉拒”,理由可以五花八門,但絕不能讓人家記仇告狀。當然,向上匯報工作或是年終述職,怎么包裝成果哭訴困難,也是需要費心思量的事。
這段全新的體驗讓陳戈修正了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如果說以前陳戈打算靠技術吃一輩子,那現(xiàn)在,他已經改主意了。既然已經在這行里干了七年,那不妨轉到產品上,兩相結合才是綜合素質,畢竟,技術可以立身,業(yè)務才能處世。
所以,第二次跳槽,陳戈選擇了總經理助理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