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職工隊伍應該說水平最高的,素質最好的,很多人不同意,在美國和歐洲,到了一個電力公司打工是最普通的一個員工,很普通的一個工作沒有什么特別的,我們如果想到中國電科院,到電網公司,甚至到縣的電力局工作沒有一個碩士是不行的,我們的人員素質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國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們的電網是世界先進水平,我們有能力做好。
氣象對電網建設和安全穩(wěn)定運行影響很大,風電等新能源的健康發(fā)展也需要氣象部門的科學服務。對此,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日前指出:“電網調度和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必須加強和電網企業(yè)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規(guī)模擴大,電力系統(tǒng)結構的復雜性增加,除氣象災害、自然災害將對電網安全造成威脅外,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與網絡控制、通信控制系統(tǒng)、智能電表等智能電網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安全隱患和安全漏洞 。
科技手段提升電網防災水平
“近年來,我國南方地區(qū)連遭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侵襲,給電網造成了巨大損失。為能及時有效地監(jiān)測災情和深入開展防冰融冰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和模擬性試驗,紹興電力局將在浙江東白山之巔的霧蕩崗建設全國首座輸變電設備防冰減災實驗基地。”浙江紹興電力局相關人士日前向記者表示。據了解,該實驗基地將建立自動氣象觀測站、防冰融冰技術實驗室、野外環(huán)境在線監(jiān)測供電和通信系統(tǒng)實驗室。
氣象對電網建設和安全穩(wěn)定運行影響很大。其中,電力設備的外絕緣水平和機械強度、各類用戶的用電負荷、水電站來水甚至火電廠來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對此,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宋智晨介紹:“電網企業(yè)可以與氣象部門合作,在氣象災害易發(fā)的輸電沿線建立觀測點群,收集電網周邊的實時氣象數據,建立電力氣象預警防災體系,提高電網的整體防災減災能力。”
此外,許多地方電網企業(yè)也越來越重視提升科技手段應對極端天氣。如2月14日,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的“架空線路清障檢測機器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月8日,湖南省電力公司的“電網冰災機理、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制與應用”,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電力公司應用“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輸電線路無源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
電力氣象服務等還需細化
據了解,雖然許多地方電網已與當地氣象部門建立了災害性天氣預警聯動機制,但仍希望電力氣象服務能進一步細化。3月6日,在全國電力氣象服務牽頭的湖南,湖南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去年的冰凍,氣象部門準確及時做出預報,為湖南電力部門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希望在提高預報準確率的基礎上,完善電力專業(yè)氣象服務平臺,加強交流,滿足不同工作層面人員的需求。”
除氣象災害外,對電網安全運營產生威脅的主要因素還有違章建筑、野蠻施工以及盜竊、破壞電力設施的現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對電網造成的破壞。因此,提升供電系統(tǒng)的防災減災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宋智晨表示:“除氣象部門外,電網的安全運行還需要電網企業(yè)與公安、城市規(guī)劃管理、水文等眾多部門進行通力合作。”
近年來風電等新能源快速發(fā)展,由于單一風電場及光伏電站出力的隨機性和波動性,給電網安全運營也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太陽能、風能的發(fā)展,須以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為依托,尤其是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風電,須像天氣預報一樣對風能進行精準預測,以幫助電網對風電做出精準調度。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fā)布的《風電功率預報與電網協(xié)調運行實施細則(試行)》指出,氣象局、風電企業(yè)、電網調度等各環(huán)節(jié)應積極構建完善的風電功率預測體系,最大限度地保障風電消納。其中,中國氣象局負責建立風能數值天氣預報服務平臺和業(yè)務運行保障體系,為風電功率預測提供數值天氣預報公共服務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系統(tǒng)。
鄭國光表示:“風功率的準確預報,是風能規(guī)?;玫淖畲蠹夹g難點。中國起步較晚,風功率預報的方法和模式還不成熟,以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保護智能電網重在信息安全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第三代電網,即現代電網、廣義的智能電網,不僅具有接納大規(guī)模可再生能源的能力,還要實現電力需求側響應、分布式電源、儲能與電網的有機融合,具有更廣闊的開放性和系統(tǒng)復雜性,因此威脅智能電網安全的涉及面會非常廣。
例如,目前許多正在部署的、用以支持智能電網項目的技術:智能電表、電動汽車、智能設備、狀態(tài)檢測終端、家庭互動化終端……都會加大電網受攻擊的風險。其中,信息與通信安全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支撐平臺,因此,智能電網面臨的威脅主要也是信息安全。“智能電網信息安全主要體現在用戶側信息安全問題和互動化信息傳輸安全及安全接入問題。”國家電網信息網絡安全實驗室主任張濤指出。
宋智晨表示:“針對智能電網存在的安全問題,最好的防御方式是提高安全水平,一方面強化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識,規(guī)范員工操作行為;另一方面要有規(guī)劃,并成體系的部署相應的信息安全產品,做到管理與技術并重。”包括構建特種木馬防御體系、密碼技術等,多種信息安全手段和產品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實現使用價值最大化,這也是統(tǒng)一堅強智能電網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