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和專家們經常關注物聯網對消費者市場的潛在影響,但很少有人談及物聯網為公共安全所帶來的巨大益處。萬物聯網的能力意味著不僅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縮短急救人員的響應時間,同時還可以采取大量的預防措施,在未來防止基礎設施出現問題。
就像任何其他類型的技術進步一樣,在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非常重要。例如,LinkNYC是一個在整個紐約建立Wi-Fi熱點的項目,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在此之前紐約已經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電信基礎設施,在貧困農村地區(qū)不可能完成這種舉措。FirstNet計劃正在利用700 MHz LTE建立專用的公共安全網絡,這為物聯網獲益奠定了扎實基礎。
在不久的將來,以下是急救人員可能看到的五個變化:
1、縮短響應時間
在紐約或洛杉磯等城市,急救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是經常因交通堵塞而很難及時到達現場。雖然警報聲和閃爍燈會讓其他車輛讓路,但非常擁堵時還是很困難。通過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駕駛中,智能交通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將使第一響應者更容易地避開交通擁堵區(qū)域,選擇能夠最快地將他們送往目的地的路線。
2、緊急醫(yī)療預警系統(tǒng)
在發(fā)生健康緊急情況時,每一秒都至關重要。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健康監(jiān)測設備在線運行,讓急救人員能夠收到來自個人的早期預警信號,這樣就有機會在嚴重事件發(fā)生之前提供幫助。我們已經看到Fitbits和Apple Watch等心率監(jiān)測設備在大眾市場非常有吸引力,目前也有一些新興技術可以監(jiān)控更多的身體各器官功能,以便在問題發(fā)生之前進行識別。
3、無需高速追捕
《今日美國》的一篇報道指出,自1979年以來,高速追捕導致了5000多人死亡。對于那些需要進行追捕的警察來說,連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可以而且應該消除這些事件的發(fā)生。比如警察可以簡單地給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讓車輛自動、安全地停下來。雖然這種情況可能會產生法律問題,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卻是現成的。
4、個人追蹤
使用GPS來識別某個人的位置坐標相對簡單,但要識別他們所處的高度則要困難得多。這常常意味著無法確切知道高層建筑中消防員究竟位于哪層樓,這已經讓無數的消防人員遇害。目前,從Wi-Fi到利用磁場等各種方法正在提高獲取建筑物中人物的準確位置的能力,因此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5、預防災難性事件
基礎設施缺陷一直是經濟討論的話題之一,但是它也直接關系到公共安全,因此,需要在事故發(fā)生之前進行預防?;A設施存在缺陷可能因掉落物導致死亡、引起交通擁堵導致更多的事故或者其他災難性事件的發(fā)生。在城市中安裝物聯網傳感器可以監(jiān)測建筑物、道路、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變化情況,從而在發(fā)生改變之前及時處理,避免災難的發(fā)生。
事實上,即將到來的物聯網革命將會以我們難以想象的方式幾乎影響到所有的市場。對于公共安全專業(yè)人員和急救人員來說,在不久的將來會發(fā)生很多變化,從而讓他們能夠在更安全的環(huán)境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