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最新發(fā)布的《中國綠色行動--電動汽車前景》報告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累計生產電動汽車(以下若無特別說明,均指電動汽車)36.6萬輛,到2020年增加到360萬輛;到2020年,電動汽車年銷量將為110萬輛,年額定產能為200萬輛。
報告稱,以上數(shù)量將完成工信部近期公布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總體目標的70%。
德銀認為,基于摩根斯坦利對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的預測,如果中國到2020年達到設定目標(工信部的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達到500萬輛),那么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將占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43%;占全球乘用車市場的0.4%。
德銀認為,規(guī)劃中并沒有明確政府財政支持的具體措施和實施時間表,現(xiàn)在電動汽車一些重要技術仍不成熟,除此之外,消費者的整體偏好,以及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和對于新產品的接受快慢偏好也并不清晰。
"基于對以上因素的考慮,在政府目標預測(預測完全滿足中國設定的目標)的基礎上,我們也對于中國電動車市場提出了單獨的預測(DBCCA預測)。在這兩個預測中,假設中國到2020年,將成功達到200萬輛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由于電動汽車的技術,成本和市場均存在風險,在DBCCA預測中,終端市場擴張的步伐預測相對保守,DBCCA預測表明,到2020年中國將完成設定目標的70%。"
報告稱,如果中國到2020年,累計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政府目標的70%,那么2012年-2020年中銷售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數(shù)量將超過豐田汽車在14年中的"普銳斯"的全球銷量。
德銀認為,以現(xiàn)在電動汽車補貼來看,補貼后的電動汽車價格只能針對大約29%的消費者市場。隨著細分市場價格的提高,相應的消費者很有可能傾向對于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更加挑剔,同時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做出不同的選擇,例如國外進口電動車。
"如果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增加到人民幣11萬-20萬之間,大約占汽車價格的57%-67%左右,那么潛在的購買人群將顯著擴大。新的補貼后價格將對更多的消費者具有吸引力,潛在的消費者人群將擴大到大約市場的66%。大額補貼也將帶來良性的市場循環(huán),更低的汽車價格將帶動更高的銷售額和生產量,而從進一步降低汽車制造成本。"
在研究方向上,德銀認為中國將把研發(fā)集中在對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例如電池、動力傳動和控制系統(tǒng))和制造模型的創(chuàng)新上。中國政府已經(jīng)宣布大約將投入600億人民幣(約100億美元)將用于支持相關技術和制造工藝流程工藝的研究方面。
此外,中國政府正計劃投入300億人民幣(約50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示范和試點項目,除此之外還將另外支出250億人民幣(約40億美元)鼓勵電動汽車配備設施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德銀稱,如果中國電動汽車行業(yè)像預期的情況增長,到2020年將提供大約1.68萬-2.24萬個直接的就業(yè)崗位,但"這并不包括在汽車零部件供應行業(yè)創(chuàng)造的工作機會"。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yè)年產值將大約達到1590億人民幣(約250億美元)。此外,880億人民幣(約140億美元)將投入于在2020年之前投資建設700萬個充電站。
報告稱,宏觀政策得到有效實施是中國實現(xiàn)電動汽車發(fā)展目標的必要條件,這樣才能幫助中國解決現(xiàn)有的技術障礙,形成主要的電動汽車制造基地。盡管挑戰(zhàn)巨大,德銀仍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于對環(huán)境污染、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和就業(yè)原因因素的考慮,都將對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和配套交通設施給予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