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年,我們建設了10萬個公共充電樁,是上一年的6倍。”兩會期間,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2016年將加大新能源車充電樁建設力度,鼓勵“眾籌建樁”。
充電樁怎么建?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愛華帶來了“強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實施和建立統一智能管理平臺”的建議。她認為,在建樁基礎上,只有統一標準與后續(xù)服務,才能真正解決充電難。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霧霾治理,將推廣電動汽車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接受專訪時,徐愛華代表表示,隨著電動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全社會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對充換電服務的需求也持續(xù)提升。從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管理的充電樁使用情況來看,2017年1月開展快充服務8.9萬次,充電量147.7萬千瓦時,預計全年將突破1000萬千瓦時。
為了緩解電動汽車充電難,國家正大力加強充電樁建設。以浙江為例,省發(fā)改委印發(fā)《浙江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劃目標到2020年,新建集中式充換電站800座以上、分散式充電樁21萬個以上,具備滿足23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能力。
為加快推進全省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及充電樁建設,有效解決電動汽車“最后一公里”問題,2016年浙江省將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及充電樁建設納入“十大方面民生實事”。目前,浙江已實現全省主要高速服務區(qū)快充站全覆蓋,杭州市核心區(qū)已達到2公里的充電服務半徑。
在這股建設大潮中,徐愛華代表也看到參與公共充電樁運營的企業(yè)越來越多,一些矛盾和問題凸顯出來。“首先是各個運營商各建平臺各自為政,所使用的充電卡和APP也互不相同,無法互聯互通。另外,一些先前建成的充電樁,其接口和通信協議與新版的充電基礎設施國家標準不兼容,亟須改進升級。”徐愛華代表說。
對此,徐愛華代表建議,一方面健全完善充電設施標準體系,根據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的要求,統一充電接口,規(guī)范功能和技術指標,增強充電設施的通用性和開放性;另一方面,建立全國統一的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智能服務平臺,方便用戶找樁、查樁、預約等,實現費用結算的互聯互通,有效解決電動汽車“最后一公里”問題。
徐愛華代表表示,全國統一的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智能服務平臺建立以后,可以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充電電量、充電頻次、充電時間、電池性能、充電服務的地域分布、電動汽車行駛范圍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為進一步做好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充電設施建設補貼發(fā)放、標準修訂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