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中國北京—全球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指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售總量為4.17億部,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為35%。而
智能手機銷售量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為96%,占2010年第三季度手機銷售總量的19.3%。
Gartner研究副總裁CarolinaMilanesi女士表示:“這是手機銷售量連續(xù)三個季度出現(xiàn)兩位數(shù)的同比增長,表明消費者的需求是健康的。這個季度
蘋果和Android推動了智能手機創(chuàng)紀錄的銷售。蘋果在北美地區(qū)的市場份額超過了
RIM,市場排名僅次于Android。同時,Android的銷售量迅速增長,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操作系統(tǒng)。”
雖然全球三大手機廠商諾基亞、三星電子和LG的排名沒有變化,但是,它們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蘋果在第三季度超過了RIM成為第四大手機廠商(見表一)。
除了智能手機在成熟市場的銷售強勁增長之外,貼牌產(chǎn)品在某些新興地區(qū)的銷售再一次推動了手機銷售量的增長。Milanesi女士表示:“在第三季度,貼牌廠商持續(xù)從中國擴展到印度、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等市場。我們堅信這種現(xiàn)象不是短期的,因為我們仍然看到對非3G手機的持續(xù)需求。第三季度不僅這種手機的銷售加快增長,我們預計2010年第四季度這種手機的銷售量會更大。”
亞洲地區(qū)貼牌廠商的增長還幫助排行榜中的“其它”部分在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提高到了33.0%。這對五大手機廠商合在一起的市場份額產(chǎn)生很大影響。五大手機廠商2010年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83%下降到了66.9%。

2010年第三季度,諾基亞手機的銷售達到1.104億部,與2009年第三季度相比,市場份額下降了8.5%。但是低端機型的短缺也鼓勵更多的消費者購買較為昂貴的產(chǎn)品。再結合有利的匯率,意味著諾基亞的財務業(yè)績好于預期。
三星第三季度手機銷售了7,170萬部,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18.2%。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0%。三星銷售了近100萬臺bada手機,660萬部Android手機,成為最大的Android手機廠商。
第三季度,LG手機銷售了2,750萬部,全球市場份額下降了6.6%。LG的時尚型中端產(chǎn)品在智能手機日益受歡迎的成熟市場上優(yōu)勢越來越少。LG缺乏旗艦智能手機,而價位便宜的中端手機又缺乏硬件或軟件創(chuàng)新,價位在通信服務提供商(CSP)合作伙伴的低端范圍內。
第三季度,蘋果的銷售表現(xiàn)非常搶眼,銷售了1,350萬部。iPhone通過166家CSP銷售到89個國家。與2009年同期相比,蘋果在歐洲、亞洲和日本的銷售翻一番。蘋果除了受消費者癡迷外,企業(yè)對iphone和iPad的采用也在增長。
第三季度,RIM手機銷售了1,190萬部,其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份額下降到14.8%。RIM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領先地位讓給了蘋果。
RIM的市場份額受到iPhone4 和Motorola Droid X, Samsung Galaxy S and HTC Incredible andEvo等新型Android手機共同影響而減少。
第三季度,智能手機銷售超過8,100萬部。Android銷售占全球智能手機銷售總量的25.5%,成為第二大操作系統(tǒng)。

Gartner預計2010年第三季度Android手機占Verizon無線智能手機交易的75%-80%。三星等廠商繼續(xù)推像GalaxyS這樣的高端手機。但廠商也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也會推出較低價位的Android手機。
蘋果極佳的表現(xiàn)要歸功于iPhone4。多CSP給蘋果創(chuàng)造更廣泛的渠道能延伸到全球范圍。圍繞iTune 強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合App Store繼續(xù)幫助
蘋果占據(jù)主導地位。
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師RobertaCozza表示:“由于產(chǎn)品發(fā)布更為頻繁、新平臺出現(xiàn)以及新設備的面市,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提供商已經(jīng)進入到一個平臺加速演進的時期。任何無法快速創(chuàng)新的平臺都將失去開發(fā)者、廠商、潛在合作伙伴,并最終失去用戶。這種創(chuàng)新既可以通過充滿活力的多元生態(tài)系統(tǒng)展開,也可以借助具備清晰戰(zhàn)略的獨立實體來部署?!?br />
前景展望
Gartner預計,受到貼牌廠商的推動,今年的全球手機銷量有望實現(xiàn)超過30%的同比增長。媒體平板對移動設備銷量的影響將在2011年顯現(xiàn)。Gartner預計,iPad等媒體平板在2011年的銷量將達到5,480萬部。
本站聲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關機構授權發(fā)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容真實性等。需要轉載請聯(lián)系該專欄作者,如若文章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