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大尺寸液晶面板投資潮又起,先后有長城電腦參與南京10代線項目、京東方參與合肥8.5代線項目等消息見諸報端。在地方政府穩(wěn)增長的強烈沖動之下,原本被“斃”的項目紛紛死而復生,不禁讓人懷疑相關產業(yè)政策的嚴肅性。
據(jù)證券時報報道,2010年初,鑒于各地爭先恐后上馬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出于對產能的集中投放可能帶來產能過剩的擔憂,工信部和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下發(fā)《2010~2012年平板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規(guī)定將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的審批權收歸工信部和發(fā)改委,從而限制國內過多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同時上馬。當時,除了已經開工的京東方北京8.5代線、TCL集團主導的深圳8.5代線等項目以外,尚有5個大尺寸液晶面板需要等待核準。
這5個項目分別包括LG廣州項目、三星蘇州項目、鑫晟合肥項目、富士康成都項目和中電南京項目。為了抑制預期中的產能過剩,工信部和發(fā)改委經過長達一年的評選之后,于2010年底核準了LG廣州項目和三星蘇州項目,另外三個項目則因未能獲得“準生證”而擱淺。擱淺項目中的鑫晟合肥項目、中電南京項目正是上述正在推進的合肥8.5代線項目和南京10代線項目的前身。
此前,行業(yè)內人士算過一筆賬,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投資約300億元,同時考慮液晶面板上下游產業(yè),一條8代線一年可以產生700至800億元的產值,足見一個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對一個地方投資和GDP的拉動效益。湛江市長“吻增長”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在目前整體經濟放緩的條件下,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死而復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
雖然地方政府有理由積極推動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但審批權仍在工信部和發(fā)改委手中,上述兩個項目是否已經獲得批文成了最大的疑問。證券時報記者未在發(fā)改網站查到項目獲批的信息,京東方和長城電腦也未在公告中明確項目是否已獲核準,但當?shù)孛襟w和行業(yè)媒體報道均稱上述兩個項目都已獲得批文。
相較當初的被斃,兩個項目均已有所變化,其中合肥項目由8代線變?yōu)?.5代線,南京項目由8代線變成了10代線。但這種變化顯然難以解決當初收緊審批權限所要解決的產能過剩問題,如果工信部和發(fā)改委確實已經核準兩項目,則其背后原因令人費解。事實上,由于擔心產能過剩問題,2010年底獲批的三星蘇州項目和LG廣州項目分別拖到了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才正式開工,足見市場對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謹慎態(tài)度。
如果當初工信部和發(fā)改委收回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審批權是先市場之憂而憂,難么此番“放水”之舉似有違背初衷之嫌。雖然當前穩(wěn)增長已成宏觀經濟主旋律,但產業(yè)政策應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如需調整也應該尊重市場規(guī)律。當然,如果政策出現(xiàn)了偏差,就要及時修正,但應當作好充分的信息披露,以維護政策的嚴肅性。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