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下稱諾西公司)中國區(qū)的部分銷售人員可能有些反常,西門子內部人士說,他們不敢約見客戶,看到客戶甚至要躲著走,這和他們以往與客戶打交道的方式,以及整個行業(yè)的行為習慣大相徑庭。
西門子在諾西公司中持股50%。上述人士說,他們正在努力改變過去習慣的交往方式和業(yè)務方式,而改變后的“干凈”方式與行業(yè)規(guī)則不符。
本報無法從其他渠道應證上述內部人士的說法,不過從去年11月開始,已有160年歷史的全球電氣、電子巨頭德國西門子公司爆出商業(yè)賄賂丑聞,可疑的行賄資金超過10億歐元。德國媒體報道稱,西門子50%的中國業(yè)務涉及行賄。
“我們聘請了第三方公司在全球、包括中國進行審計,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中”,8月22日,西門子中國區(qū)總裁郝睿強說,由于調查尚未完成,現在認為西門子存在賄賂丑聞為時尚早。
不過他坦陳,公司去年在中國開除了20名員工,因為他們涉及了一些公司不能容忍的行為。而在去年年底時,郝睿強對中國媒體堅稱,西門子中國公司與行賄案沒有任何瓜葛。
中國區(qū)調查
本報獲悉,西門子已將中國區(qū)業(yè)務列入審計范圍,該公司聘請的美國德普律師事務所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已從今年6月開始,啟動了對中國業(yè)務的調查,但目前尚無結論。
西門子負責公關業(yè)務的肖偉群說,西門子賄賂丑聞是緣起于電信業(yè)務,她并未否認中國的電信業(yè)務部門是此次西門子中國調查的重點之一。
8月22日,剛剛上任不足兩個月的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羅旭德首度訪華。他說,西門子對于賄賂、腐敗等不合規(guī)現象沒有任何容忍度,同時會全力配合德國檢察機關及中介機構對公司的調查和審計。
西門子此次對中國區(qū)的審計是其內部審查的一部分。
目前尚無法確認,上述調查中,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是否也有所介入。不過,國家工商總局公平交易局反不正當競爭處一位人士告訴本報,該處沒有介入調查,也沒有得到任何線索。
去年11月,德國司法部對西門子進行了突擊搜查,后者的行賄丑聞隨即爆發(fā)。
8月20日,德國 《經濟周刊》援引西門子內部一位匿名人士的話說,西門子在中國約90%的業(yè)務都是通過第三方執(zhí)行,西門子中國公司的運營當中,有50%的業(yè)務涉及行賄。這一報道使業(yè)界關注的焦點轉向中國。
西門子中國區(qū)公關部肖偉群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德國《經濟周刊》的報道嚴重不實,“50%業(yè)務涉及行賄”是該刊記者的推論所得。她同時表示,由于“第三方”的存在,使得調查所需的時間可能會很長。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德刊所指的第三方,主要指西門子在中國的銷售代理,以及西門子直接或間接與利益相關者成立的、涉嫌進行灰色交易的部分公司。不過本報聯系到的西門子在華四家銷售代理公司均否認接受了調查。
畢馬威律師事務所在去年11月份完成的一份報告中披露,9家與中國業(yè)務有關的公司和個人是西門子“咨詢費”的可疑接收者,包括I.B.FBusinessSer-vices Ltd.,ICC, Everloyal,Roadtech Limited, ShaanxiSanhuanDevelopCorp,TMXYLtd.,SinorichTechnology&Trade,NewWest,以及名為張康明(音)的人。
不過由于這些公司和個人較為隱秘,部分公司注冊在國外,本報多方查證后仍未與其取得聯系。
灰色地帶
西門子行賄案調查人員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起,西門子的非法賄賂支出已超過10億歐元,其中通信部門涉案資金約9億歐元,電力部門約2.5億到3億歐元。
通信和電力業(yè)務在西門子的業(yè)務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兩項業(yè)務的營業(yè)額占到西門子總收入的30%左右,其增速在各項業(yè)務中也保持前列。
事實上,在中國的電信和電力市場,也不同程度存在著灰色地帶和潛規(guī)則,長期在中國市場打拼的西門子難以獨善其身。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00年審理原山東省郵電管理局運行維護部電源專業(yè)技術主管崔忠良貪污、受賄罪時查明,上海西門子通訊電源有限公司業(yè)務人員曾在1998年向崔行賄1000元,目的是與崔搞好關系,以便推銷產品。
上海西門子通訊電源有限公司是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與上海郵電共同投資組建的合資公司。
除了西門子外,在已經公開的行賄、受賄案件中,上海貝爾、朗訊中國公司等跨國IT企業(yè)在華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也曾出現在行賄者的名單上。
西門子內部人士說,以前廣東是“潛規(guī)則”最盛行的地區(qū)。這幾年來,那些不太發(fā)達的省份(河南、安徽等)變成了泛濫的重點。現在,廣東、上海已經比較正規(guī)了。
近年來,國內各大運營商紛紛開始把采購權力大部分上收總部,商業(yè)賄賂行為已經大幅下降。上述西門子內部人士說,公司的很多訂單都是通過團隊拿到的,有些責任沒法讓一個單個的銷售人員來承擔。
知情人士透露,近年電信行業(yè)的灰色交易已經變得更為間接和隱蔽,以往的現金回扣不再是主流,一些新的方式正在流行,比如設備制造商出資送電信企業(yè)領導深造或其子女出國,以及與客戶核心人員組建合資公司,對方入干股并分享收益。
類似的情況也在電力領域出現。盡管目前很多電站設備的采購在程序上已經日漸規(guī)范,由業(yè)主委托專業(yè)的中介公司進行招標,但容易產生灰色交易的空間依然存在。例如,設備制造商除了與業(yè)主進行接觸外,還需要與中介公司的評標專家保持良好溝通,以便能在投標時獲得優(yōu)勢。
國家電力監(jiān)管委員會在一份文件中也曾明確指出,隨著電力改革的深入,企業(yè)改制以及涉及巨額資產交易的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等領域,也逐漸成為商業(yè)賄賂的易發(fā)領域。
在跨國公司開展業(yè)務的其他一些領域,灰色地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跨國公司出于在中國生存和發(fā)展的考慮,也直接或間接地有所參與。盡管它們中的大多數對外宣稱,以商業(yè)道德為準則,堅持誠信原則。
很多本土公司也無法遠離灰色地帶,他們的舉動甚至較外資公司更為直接和明顯。
“板子不能都打在我們跨國公司身上。”一位外資電力設備公司高層告訴本報,國內之所以存在灰色交易,除了法律不夠健全以及執(zhí)法不夠嚴格外,買方也存在著尋租空間和利益需求。
“如果買方不要,誰愿意給?”他反問道。[!--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