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用手機,感受最直觀的就是無條件的接聽免費和城市之間的零漫游費,比起在國內那些五花八門的套餐,這可是看得見的實惠。國內目前有關降低手機漫游費的話題,也曾經被歐洲人形容為歐盟經濟一體化和歐盟統(tǒng)一市場中“最后一個看得見的邊界”,漫游費限制方案出臺前,歐盟范圍內手機漫游收費比國內通話費最多高出5倍,平均達到每分鐘1歐元,個別地區(qū)甚至高達3歐元。昂貴的國際漫游費,給歐洲人的生活和歐盟一體化進程帶來了嚴重影響。
去年五月歐洲議會最終通過的成員國間手機漫游費的限價方案,是歐洲消費者、移動運營商和歐盟政府機構三方博弈的結果。作為強勢一方的歐盟眾多的手機運營商,因利益直接受損變成最大的輸家。盡管代表700多家運營商的GSM協(xié)會曾聲稱“不排除訴諸法律的可能性”,強烈反對限價的決定,但其后不斷下降的漫游費已經證明了運營商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而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此次終于發(fā)揮了政府干預的強制性作用,從調查警告到強制性監(jiān)管措施的出臺,顯示了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干預市場”。歐洲的消費者無疑是限價方案的受益者,實施后的限價方案每年將可為歐盟的廣大手機用戶省下50億歐元。
歐盟和歐洲的消費者組織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歐洲手機漫游話費昂貴以及收費混亂問題,這場打擊運營商們?yōu)E收手機漫游費的運動歷時三年多,其中包含了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從2008年夏天即限價法案通過的第二年開始,漫游費將會降至0.46歐元。法案實施后,歐洲的客戶群體仍在不斷施加影響力,希望價格能繼續(xù)降下來和得到詳細的價目表,運營商試圖通過偷梁換柱的辦法蒙蔽消費者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另一方面,盡管歐洲人也承認,制定終端消費者價格上限并不是很合適,而且,限價方案實施后,給運營商的業(yè)務帶來一些混亂,比如說賬單出錯率增加了八倍等問題。但是很明顯,由于市場機制在手機漫游費價格上已經失靈的情況下,強有力的干預和斗爭意義就格外重大了。
來自歐盟的聲音說,將繼續(xù)關注漫游費,如果有必要,還會繼續(xù)壓低漫游費,歐洲委員會信息、社會與媒體組織甚至提出要引入短信和數據傳輸價格制度。而消費者們可以看得見的事實將是,到八月份他們就可以開通新的收費服務,如果到九月份消費者沒有選擇其他的收費套餐,就會自動開始按照新的規(guī)定被收取漫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