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業(yè)務一般在推出前幾年都會不斷攀升,之后逐漸走向平穩(wěn)。但移動網絡應用推廣的關鍵在定價,而這只有通過移動技術進一步的發(fā)展才能解決,未來移動和固網的整合、融合將是一個最終解決方法
4月1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電信的持續(xù)增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會議上,印度塔塔、韓國SK電訊和中國移動三大電信巨頭坐到了一起。印度塔塔咨詢首席執(zhí)行官拉馬多萊、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和韓國SK電訊首席執(zhí)行官兼社長金信培一起描述了一個“尚未啟動3G、剛剛啟動3G和已經運營3G”的不同景象,以及對3G未來的共同期望。
王建宙指出,如果各國運營商不能定出一種合理的結算價格,降低國際漫游費,未來將會限制很多3G數據業(yè)務的發(fā)展。
價格決定3G推廣程度
“3G在印度目前是牌照問題,技術開發(fā)成本會越來越低,這是一個趨勢。”拉馬多萊指出,3G價格怎么定、怎么讓消費者接受是3G能否成功關鍵,但矛盾也同時存在。3G要求運營商必須升級基礎設施和技術,導致消費者享受3G要付比2G高的費用才能得到服務,因此3G在印度最初可能是在一級城市。
王建宙指出,移動通信和互聯(lián)網的日趨融合,互聯(lián)網的移動化和移動通信的互聯(lián)網化讓移動通信運營商面臨新的挑戰(zhàn):來自于技術和經營模式方面的挑戰(zhàn)。由于大量的內容現在可以直接使用互聯(lián)網的Web瀏覽器來獲得,導致中國移動在移動通信中使用的WAP瀏覽器開始被冷落,移動通信運營商有淪為一種管道的危險。其次,一些終端設備制造商也開始進入了運營的范圍。
“面對挑戰(zhàn),我們只能進一步擴大互聯(lián)網業(yè)務,將移動通信互聯(lián)網化。”王建宙指出,目前中國移動的策略就是以即時通訊(IM)為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推出了飛信系統(tǒng),以飛信作為載體來構建移動通信與互聯(lián)網互為一體的真實的、虛擬的互聯(lián)網社區(qū),創(chuàng)建互聯(lián)網的業(yè)態(tài)。據透露,目前中國移動的飛信用戶已有幾千萬戶。
相比拉馬多萊和王建宙,似乎金信培更有3G發(fā)言權,因為SK電訊是韓國3G網絡建設最早的運營商之一,目前該公司正在進行HSDPA的商用工作。金信培透露,SK電訊在韓國2/3的用戶都是3G用戶,在3G推出兩三年里,雖然視頻、游戲、音樂等應用推動了數據業(yè)務的提升,但數據業(yè)務服務提供量并不能令人滿意。
“現在我們內容提供服務商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各自領域的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之上。”金信培指出,3G業(yè)務一般在推出的前幾年都會有不斷攀升的過程,之后逐漸走向了平穩(wěn)。但是移動網絡應用推廣的關鍵在定價,價格是一個非常大的瓶頸問題。而這只有通過移動技術進一步的發(fā)展才能解決,未來移動和固網的整合、融合將是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法,才能有效的實現服務和價格的有效結合。
降低國際漫游費需要各國合作
“現在移動數據價格最高的是國際漫游,國際漫游價格要比國內高很多很多倍。”讓王建宙無奈的是,這個問題什么時候能得到解決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國際漫游的費用不是一個國家可以決定的,是要各國運營商合作制定一種合理的結算價格才能夠降低國際漫游費用。”
拉馬多萊也表示,未來技術將會走向融合,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都能夠有很好的服務,關鍵是解決應用功能不斷強大和價格之間的矛盾。
盡管新數據業(yè)務存在成本矛盾,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的應用也為運營商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和用戶數的猛增。王建宙指出,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中國移動的用戶已經超過了3.8億戶,而且每月以600萬~700萬戶的速度增加。拉馬多萊也表示,印度現在GSM用戶有1.7億戶,每個月都有七八百萬新增用戶,印度農民手機用戶數量不斷增長,雖然他們的購買力比較低,但他們的滲透率在增長。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qū)總裁李開復也表示,自從蘋果推出iPhone后,Google的用戶增加了15倍。雖然未來消費者不會都用iPhone,但也說明移動互聯(lián)網未來有很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