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線、奧運支線至今不通手機信號,緣于地鐵公司和運營商之間“進場”價格談不攏。對于移動運營商“漫天要價”的指責,地鐵公司首次出面回應,稱收費只是中等水平。
硬件設備都已到位
昨日,北京市地鐵運營公司副總高蹤陽表示,自10號線、奧運支線開建,地鐵公司就一直與運營商進行溝通,但運營商遲遲未做決定。與此同時,開通手機信號所需的一切硬件設備,乃至運營商自建的基站都已到位,“就是卡在錢上了。”
此前移動運營商表示,難以接受地鐵開出的價錢。對此高蹤陽解釋,建設10號線的時候,地鐵方統(tǒng)一投資建設了民用通信系統(tǒng),為運營商提供了信號引入、傳輸服務、信號全覆蓋、設備空間和設備用電,“合理收取服務費是正常的。”
至于費用的具體標準,他未做透露,只稱是嚴格遵循了市政府提出的原則,“以成本為依據(jù),確定適當?shù)氖召M標準”,而這些設備的建設成本有數(shù)百萬元。高蹤陽稱,在香港,地鐵向運營商收取的進場費要高得多。
地鐵公司已作出讓步
至于“進場費”的核算標準,一般有3種標準,按流量計費、按載頻計費,以及按設備建造成本收費。
高蹤陽稱,由于按流量收費費用較高,目前,地鐵公司已經(jīng)作出讓步,提出按收費標準較低的建設成本收費,但移動運營商仍未做回應。他說,同樣的收費標準,移動、聯(lián)通表示無法接受,而盈利能力明顯較低的網(wǎng)通公司卻已經(jīng)接受,并已于7月31日在10號線、奧運支線開通了小靈通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