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網技術不斷更新,而青少年往往是新技術的追隨者,這就為“黃毒”等不良信息侵害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縱觀各國的治理辦法,多從法律懲處、學校引導、技術性過濾、行業(yè)自律等多個層面著手,在多管齊下的同時,各有側重,各具特色。
法國
“一刀切”做法受歡迎
據新華社電 法國對網絡不良信息管控比較嚴格,但尚未立法明文禁止手機色情網站運營。在這一情況下,法國政府2009年采取的一項新措施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歡迎。
2009年年中,法國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以及數字產業(yè)發(fā)展相關部門聯合宣布,禁止12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雖然這一決定主要是從預防輻射的健康角度考慮,但許多教師認為,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能幫助未成年人免受手機中淫穢內容的侵害。
英國
行業(yè)自律有效果
據新華社電 英國手機網絡運營商聯合通過了行業(yè)自律條例并建立了獨立的監(jiān)管機構,效果顯著。根據最新版的《英國關于手機新形式內容的自律執(zhí)業(yè)條例》,手機運營商必須對他們所能影響的手機網站的商業(yè)內容進行分級標注。
對有些手機網站,手機運營商只能提供上網渠道而不能影響其內容,那么就必須根據分級規(guī)則,采用技術手段屏蔽那些不適合青少年的內容。為了確保這種分級屏蔽能夠實施,《英國關于手機新形式內容的自律執(zhí)業(yè)條例》還規(guī)定,可以采取“年齡確認”方式控制手機用戶可訪問內容的范圍。手機用戶只有在購買手機卡時出示年齡證明,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證明自己年滿18歲,才能獲取那些受限內容的訪問權。
目前在英國,不論是一般網站還是手機網站,都對青少年較為“清潔”。來自網絡觀察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在公眾對網絡舉報制度日益熟悉的情況下,2008年對非法網絡內容的投訴總量下降了3%。
德國
多個機構進行監(jiān)管
據新華社電 立足于法律,德國成立了一系列機構來執(zhí)行具體的網絡信息監(jiān)管和鑒定。
例如,“危害青少年媒介聯邦檢驗處”是隸屬于聯邦政府的檢驗機構,專門將對青少年有害的內容制列成表,以此限制這些內容的傳播;而“青少年媒介保護委員會”則是德國州級的媒體監(jiān)管組織,負責監(jiān)察和判斷各媒體是否違反《青少年媒體保護——聯邦合同》。
“青少年媒介保護委員會”旗下的青少年保護網絡有限公司專門負責網絡內容的審查和監(jiān)管,是德國網絡色情信息管制方面的重要機構,德國超過八成的網絡色情信息傳播事件都由這一機構處理。
青少年保護網絡有限公司會持續(xù)要求各服務提供商遵守相關青少年保護的規(guī)定,敦促網站刪除不符合要求的內容。如果要求沒有得到回應,將通報國家相關機構。與此同時,公司還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盡最大可能對提供有害內容的國外服務提供商施加影響。
韓國
“實名”制與“堵截”并舉
據新華社電 對通過手機傳播包括色情在內的有害信息,韓國采取“實名”制與“堵截”并舉的手段。
在現實中,韓國仍存在許多包含成人信息、不適合青少年瀏覽的網站。韓國法律規(guī)定,這些網站必須確認瀏覽者的身份和年齡,使用者在瀏覽前需填寫準確的身份證號碼和真實姓名。在韓國,一般門戶網站輸入與成人內容有關的檢索詞時,網站會自動啟動要求進行成人認證的程序。
韓國還立法“堵截”不良信息。韓國法律規(guī)定,未經接收者同意,不得發(fā)送廣告短信,這為從源頭上打擊旨在牟利的非法短信發(fā)送提供了法律依據。如收到垃圾短信或有害短信,接收者可向互聯網振興院舉報,并由廣播通信委員會通過網絡技術手段進行查處,最高可處以3000萬韓元(約合2.54萬美元)的行政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