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利誘捆綁客戶 收費黑洞欲壑難填
3G下鄉(xiāng),三大運營商血拼農村市場,通信專家提醒消費者注意“優(yōu)惠”陷阱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過,也有可怕的意外,竟成了“鷸蚌相爭,意在漁翁”。
2009年電信企業(yè)重組后,3G一路高歌,三大運營商在農村市場的爭奪持續(xù)白熱化。利字當頭,處處是動人心扉的廣告,精打細算的農村用戶自然難免“吃著碗里的,瞅著鍋里的”,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因為一個看不見的收費黑洞或許正悄悄地蠶食著他們的資費。
“野廣告、八兩秤、昧心錢”,通信界的資深觀察家毛啟盈總結出了“三黑”,認為正是不負責任的廣告宣傳、不透明的計價標準和不追責的行業(yè)陋規(guī),讓“嘗鮮”的用戶四處“遭黑宰”。
計費平臺出錯
竟是未經質檢部門檢定
挨宰的用戶,絕非少數。
最近,廣東清新縣的謝元(應采訪者要求化名)就深刻地體驗了一把。
今年1月初,回村創(chuàng)業(yè)的他被無處不在的“天翼3G”廣告吸引,于是根據自己的需要,立馬辦理了相應的套餐。誰知,轉眼到了2月底,麻煩就來了。
“說是44元的包月套餐,送通話時長200分鐘。我這還沒打幾個電話呢,居然就讓我交104元話費!”3月5日,他到清遠電信的城西營業(yè)廳準備“討個說法”,才發(fā)現“不到半小時,就來了至少七、八個投訴的”,而所反映的問題都是關于亂收費。
不過,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工作人員一翻查電腦,答復永遠都是倆字:沒錯。
謝元想到了打印清單,可電信工作人員這次給出的解釋是:按規(guī)定,不提供本地通話清單。
接下來的兩天,他去了市內的多家營業(yè)廳,依舊無功而返。
3月7日上午,在朋友的指點下,他撥打了電信投訴熱線12300:“要讓農民明白消費、放心消費!”
有時候,投訴還是很管用的。這天下午,他就接到了當地電信工作人員的電話,表示確實存在錯收費,可以馬上退錢。
那究竟錯在哪里?當他終于看到清單,“錯的還真離譜!”3月22日,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他長嘆一口氣,說:“真是難以想象!”
他總結出了“三大錯”,可謂“一錯再錯”:
其一,套餐的收費標準成為一句空話,實質上仍是每次通話各自計費并累計;
其二,無中生有新套餐,竟多出個30元/月的聲訊套餐,聞所未聞;
其三,套餐原定0.15元/分鐘,實際上卻收0.18元/分鐘,且通話不足6秒也按1分鐘計費。
“那下個月呢?是否還有可能亂收?”面對電信公司的“知錯能改”,他繼續(xù)提出了質疑,但對方卻只是客氣的回應:“我們一定糾正!”
對此,通信領域的資深觀察家毛啟盈對記者說,其實早在3G推行之前,各運營商的計費平臺就已存在種種問題:“第一,計費系統(tǒng)跟不上業(yè)務發(fā)展需要,譬如用戶和電信的計費時間差距大;第二,計費制度不合理,導致操作失誤;第三,人為多計費,目的很明確,就是想多收”。
南方農村報記者整理出了2009年本報受理的廣東電信亂收費投訴,經初步統(tǒng)計達到了200多例。而由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其中涉及廣東電信亂收費的則高達數千例。
其實,見諸報章的新聞已夠驚人。去年4月2日,南方農村報推出《本地通話竟收港澳漫游費》,同年5月28日,則以《86元套餐收200元話費》為題,報道了羅定農民郭金龍的遭遇。
通信維權人士陳書偉向南方農村報記者展示了一份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出具的函,其中稱:
“2002年10月以來,信息產業(yè)部下發(fā)了一系列文件,拒絕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依法對電話計時計費裝置實施強制檢定。國家質檢總局曾與信息產業(yè)部協調,但未取得結果。因此,目前對廣東移動通信責任有限公司和廣東省電信有限公司所屬的電話計時計費裝置未能進行強制檢定。”
“運營商終究是壟斷企業(yè),本身就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因此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技術的進步和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在對電信亂收費的根源進行深入剖析后,毛啟盈的結論還是有些悲觀。
促銷暗藏陷阱
客戶捆綁慎防默認開通
“所有的促銷活動,本質上都是為了捆綁客戶,刺激客戶多消費!”通信維權網的負責人夏楚輝,曾在揭陽某鄉(xiāng)鎮(zhèn)經營一家通訊店,因此深諳此中門道。
“3G套餐,你被套了多少?”2009年,毛啟盈曾通過網絡,向“正在發(fā)燒”的3G用戶發(fā)出驚人一問,所獲得的反饋讓他有些瞠目結舌。
他舉例說,中國電信曾推出3G上網套餐按日計費,每天僅需5毛錢,就可使用3MB流量,但超過3MB的部分則每MB5塊錢。
而移動也不含糊。曾有100元的集團套餐贈送760分鐘的語音通話和10MB數據流量,但在沒有流量提示的情況下,某用戶第一個月上網流量就達17MB。于是除去贈送的10MB,額外的流量讓他一下子耗費70多元。
“其實很多流量都是有水分的,但目前你就是投訴無門!”毛啟盈說,除了上網這個吸金的黑洞,有些運營商在作促銷時,會為客戶默認開通一些業(yè)務,其實也是暗藏的陷阱。
陽春市的陳立遠(化名),最近就恰好碰上這倒霉事。3月20日,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他留守在家的母親去年買了一臺移動的“心機”(農村俗稱“0元購機”),結果每天都收到一些扣費短信。去營業(yè)廳一查,才知是開通了名為“信息田園”的業(yè)務,收費為6元/月。
對于不識字的農村老人來說,這自是一項沒用的增值服務。不過讓陳立遠氣憤的是,多次交涉,當地營業(yè)廳竟仍不予取消,給出的理由很硬氣:開通時有言在先,必須至少使用滿一年。
夏楚輝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這是不少營業(yè)廳常見的促銷操作模式。由于他們每個月都有相應的數據業(yè)務推廣任務,因此一旦營銷上有壓力了,就要通過贈送手機或話費的方式來推廣。
2009年電信企業(yè)重組后,電信繼續(xù)作為移動在中國農村最大的對手而存在,雙方對客戶的爭奪也變得更有針對性。“不過消費者并未能就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清遠的謝元在經歷一場維權后,對此有所認識。[!--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