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知道,如果你在使用iPhone 4時,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左下角,便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可是,要讓蘋果承認問題存在,卻是另外一回事情,對于這家科技公司而言,這顯然并非技術問題。
周五,當喬布斯(Steve Jobs)走上舞臺,面對稱iPhone 4有接收問題的指責而為自己的辯護時,他對自己的情緒絲毫不加掩飾。
他對記者表示,“這一事件被夸大到了完全不成比例的程度,讓人難以置信。有一個值得報道的故事當然很有趣,但是從另外一個立場上看去,就沒有那么有趣了。”
的確,他明確進行了道歉,而且承認確實存在問題,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和蘋果的資深副總裁福斯塔爾(Scott Forstall)一起攻擊媒體的報道——一篇《紐約時報》的報道稱蘋果的信號顯示軟件“絕對造假”。喬布斯接下來又指責彭博資訊的報道,后者暗示蘋果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問題所在。
整體而言,喬布斯顯然是說,這些媒體正在不公道地對待自己的公司,以達到嘩眾取寵的目的——這可是一家新產(chǎn)品在三周時間當中就售出了300萬部的公司。“我想,這便是人類的天性,當你看到別人獲得成功,你就會想把他搞垮。”
那些希望喬布斯能夠真心真意悔改的人顯然會大失所望。整體而言,他們的發(fā)布會更像是對至少一部分媒體的最后權力表示不得已的屈服。當喬布斯觸及到蘋果將如何對待當前爭論的這一核心性問題時,喬布斯引用了《消費者報告》的話。這份雜志稱“保護套可以解決信號問題”,并建議蘋果向所有消費者免費派發(fā),“好吧,我們就為所有人免費提供一個。”
iPhone的天線問題未來很長時間之內(nèi)恐怕都將繼續(xù)成為該公司死忠和那些持懷疑態(tài)度的科技博客作者之間的口水仗主題,惟有《消費者報告》雜志早已做出了自己的結論。這家聲譽卓著的媒體在過去七十四年當中一直在持續(xù)扮演著終極檢測者的角色,從地板到蒸汽清潔器,他們什么都不曾放過,這一次,他們發(fā)布了一篇報告來詳細闡述著一問題,最后的結論是,“由于這一問題,我們不能推薦iPhone 4。”
《消費者報告》是怎樣讓蘋果屈服的呢?很大程度上說來,《消費者報告》的表態(tài)確實是對蘋果具有強大摧毀力的,因為這家雜志和他們的網(wǎng)站并不屬于魯莽的數(shù)碼媒體世界。盡管Gizmodo和其他的科技博客早些時候其實已經(jīng)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是其影響終歸只是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消費者報告》則不同,他們的聲音遠遠傳出硅谷之外,因為他們作為檢測者的身份受到廣泛的尊重,在舊世界里擁有很高的信譽。即便喬布斯也不能不承認,“《消費者報告》的材料讓我們感到震驚和沮喪,這使我們的處境變得難堪,我們之所以沒有做更多的表態(tài),是因為我們的了解還不夠充分。”
《消費者報告》背后是非營利機構消費者聯(lián)盟,他們向自己的訂戶出售的,是本本分分的研究,而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雄文,除非你真的要考慮購買一部汽車或者是其他的東西,很長時間之內(nèi),你甚至可能會忽略其存在。這一次,他們的測試卻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在這里已經(jīng)工作了五年,在此期間,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如此迅速,影響如此巨大的事情。”《消費者報告》主編麥克基恩(Kevin McKean)表示,“這事情并非我們?nèi)藶槟笤臁.斎唬⒉粚儆谀欠N至關重要的問題,和之前引發(fā)我們憂慮的產(chǎn)品安全問題不同——沒有人會因為電話掉線而喪失生命——但是,它又確實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而且將影響到數(shù)以百萬計的消費者。”
對于《消費者報告》而言,這可謂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周,而且也提醒著人們,沒有廣告支撐的媒體常常會產(chǎn)生比傳統(tǒng)媒體更加深遠的影響,至少那些所謂對科技最內(nèi)行、最有思想者是望塵莫及。《消費者報告》雜志擁有390萬訂戶,網(wǎng)站擁有330萬付費用戶,這就意味著他們目前總計擁有720萬的付費受眾,2004年以來已經(jīng)增長了33%。
最初,蘋果還曾經(jīng)試圖反擊。一些提到《消費者報告》測試發(fā)現(xiàn)的帖子被從蘋果的論壇當中刪除了。然而,事已至此,他們最終還是無處可逃了,盡管他們面對無數(shù)科技媒體的報道,面對集體訴訟的威脅,面對大量消費者的投訴都始終是死不改口的態(tài)度,但是喬布斯先生最終還是不得不來到了這道歉的舞臺上。
喬布斯的確已經(jīng)承認了問題的存在,但是與此同時,在周五的發(fā)布會上,他還是花了相當?shù)臅r間來播放視頻,顯示其他競爭對手的產(chǎn)品也都存在他所謂的類似問題。他顯然是暗指蘋果是被媒體有意挑選出來,編輯和記者們在指摘史上最成功的手機公司時可以獲得特別的快感。
“難道我們還沒有贏得足夠的信譽,足夠讓媒體在情況不明時不要將我們先入為主地確定為存在問題?”這已經(jīng)不能算是暗示了。
那么,情況真的如此嗎?蘋果是被一家對他們既嫉又恨的媒體逼上絕路的嗎?顯然很難這么說,要知道《消費者報告》不久前已經(jīng)將iPhone列為近期智能手機評級的榜首了。
“我們早些時候之所以沒有進行這個測試,是因為最初并沒有那么多人的關注這一問題。”消費者聯(lián)盟負責人蓋斯特(James A. Guest)表示,“然而,這是一種影響到成千上萬消費者的產(chǎn)品,我們聽到了很多的投訴,于是我們盡我們所能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測試,這樣我們就可以報告結果了。”
最初,《消費者報告》的初衷未必不是幫助蘋果洗脫不白之冤,但是結果他們卻發(fā)現(xiàn)真的存在問題,而且他們還提出了解決方案:在iPhone 4閃閃發(fā)光的身體上貼上一片丑陋的膠帶。他們在網(wǎng)站上表示,“這或許并不美觀,但是確實有效。”
蘋果顯然不想讓自己的消費者訴諸膠帶,于是他們提供了保護套,盡管他們自己過去一直都相信這會破壞產(chǎn)品時尚的外表?,F(xiàn)在,這一保護套還增加了大量的功能,消費者可以免費獲得。麥克基恩的評價是,為購買者提供保護套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卻不是理想的主意。
“我的感覺是,當消費者購買了一部產(chǎn)品,它就應該是立即可用的,無論有沒有保護套。”
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薩科納吉(A. M. Sacconaghi)認為,在發(fā)布會上,喬布斯其實并沒有關閉所謂的“傲慢自大模式”。 薩科納吉提醒人們蘋果都做過些什么——他們拒絕Flash軟件,在Gizmodo網(wǎng)站發(fā)布自己產(chǎn)品的早期視頻之后讓警方闖入其記者家中,還有對應用程序進行種種限制。[!--empirenews.page--]
薩科納吉表示,“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這些事情日積月累,最終將達到足夠的程度,開始影響消費者對于蘋果的印象,破壞他們的成功。”
或許,沒有任何一家其他公司能夠獲得蘋果當前這種近乎神話般的光環(huán)。他們現(xiàn)在還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死忠,愿意時刻擁護他們。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天線方面的瑕疵,其實還不及他們處理這一問題的方法重要。
假如你不能攻擊信件,那么就攻擊信使。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華盛頓,或者是在電視臺上演著,上周五,蘋果的總部又搭起了這樣一個舞臺。不過,考慮到《消費者報告》的歷史和名聲,把他們樹成靶子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