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從2006年到2008年,由美國國務院派駐伊拉克電訊部擔任資深顧問的福諾,他向《華盛頓時報》表示,華為逐漸開始已經先后取得了600多件電訊基礎設施承包案,目前在國家光纖的網絡,到絕大部分的手機和無線通訊網絡,都是由華為公司獨占市場。福諾表示,就實際情況來看,華為擁有伊拉克電信產業(yè)。
華為的新聞正好跟目前華為公司在美國的投資案,被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否決,形成了一個對照。美國占領了伊拉克,然后伊拉克開始了重建,但是在伊拉克重建的過程當中,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的石油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聯合取得了伊拉克最大石油公司的開采權力,現在也有關于華為公司的消息。其實華為公司在伊拉克的電信市場的拓展完全就是一種市場行為,華為不是靠國家權利,伊拉克政府也并沒有優(yōu)待華為,而是伊拉克的政府對于各國在伊拉克的電信企業(yè)做了一個評估,他們最后選擇的華為。
從這里可以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已經成為不可阻擋之勢。特別在發(fā)展中國家,像華為這類企業(yè)的發(fā)展相對順利一些,但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華為在印度也曾經遭到同樣阻力,其它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憑著華為公司堅定的以自己的品牌,以自己的性價比逐漸在國外的市場上占得了自己應得的份額。
當然美國憑他的國家權力,可以對中國的國有企業(yè),特別對向華為這樣的一個企業(yè)設置重重的障礙,但是這并不能妨礙華為和其它的中國企業(yè),在世界其它國家的市場,在同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華為在伊拉克市場所獲得的成績,也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