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消息,蘋果近來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先是被央視“3·15”點名曝光,隨后又被媒體報道“大學生借高利貸買iPhone”,而《福布斯》網(wǎng)站日前發(fā)表認為,中國市場已經(jīng)開始對蘋果揮舞“水果刀”。
以下為原文主要內(nèi)容:
前有“3·15” 后有高利貸
上周,中國各大主流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從2012年1月至今年2月底,武漢市有超過2萬名大學生向小額消費貸款服務商武漢捷信公司申請了“高利貸”,總額度達到了人民幣1.6億元,年利率最高達47.12%。
捷信公司向還款能力缺乏保障的在校學生提供“高利貸”一事,自然引起了媒體的一片指責,然而這卻不是最受關注的焦點——更多人關心的問題是,這些學生貸款的用途主要是購買“新潮電子產(chǎn)品”,尤其是蘋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產(chǎn)品。
以上報道是蘋果本月在中國受到的第二輪輿論攻擊——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中國中央電視臺的節(jié)目曝光蘋果在華維修服務政策與國外不一致的情況,批評了蘋果歧視中國iPhone用戶的種種政策,包括提供的保修期比其他國家短、維修時以翻新零部件取代新零件、回避售后責任,等等。蘋果在去年8月修改了相關政策,但是新華社認為這些政策依然“不公平”,而蘋果的維修服務也“導致一些省級消費者監(jiān)察機構將該公司列入‘公司誠信’黑名單。”
眾說紛紜的“大概8點20發(fā)”
CCTV的“3·15”晚會已經(jīng)舉辦了23個年頭,在晚會上被“點名”的公司往往會在產(chǎn)品銷量和股票價格上遭受重挫。蘋果今年被“點名”之后的一個小時內(nèi),新浪微博上就有超過5萬條微博提到蘋果,其中大多數(shù)評論都是對蘋果的批評。
例如,一位中國藝人也發(fā)微博怒斥蘋果:“蘋果竟然在售后玩那么多花樣?作為果粉很受傷。你們這樣做對得起喬幫主嗎?對得起那些買了腎的少年嗎?果然是店大欺客。大概8點20分發(fā)。”
最后的“大概8點20分發(fā)。”這句話與前文毫無邏輯關系,而更像是一則指示,授意他發(fā)這條微博的“主使者”又是誰呢?
《華爾街日報》的“China Real Time Report(中國實時報)”專欄爆料稱,新浪微博與CCTV經(jīng)常聯(lián)手左右微博上的討論,并且會要求一些粉絲眾多的“名人大號”發(fā)表預先寫好的評論或是就重大問題發(fā)表意見——這一消息的來源據(jù)說是某位曾經(jīng)收到過此類要求的微博用戶。
蘋果攤上大事了
也許有人認為蘋果應當通過加大在CCTV各頻道投放廣告的力度來減輕“3·15”造成的影響,但是蘋果總部的高管們應當注意到:“3·15”晚會只是一個開始——從上周全國對“大學生借款買蘋果產(chǎn)品”的報道來看,北京方面似乎已經(jīng)開始對蘋果“下手”了。
其他公司應當注意到,外國知名品牌在中國屢屢成為“打擊對象”,例如今年同樣被“3·15”點名的大眾、去年被點名的麥當勞和家樂福,以及去年12月被曝食品質(zhì)量問題的百勝餐飲集團——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像蘋果那樣免遭損失,例如百勝自去年12月被曝光之日起,在中國地區(qū)的銷售額在兩個月里暴跌了20%。
此外,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巨頭谷歌在中國也遭遇了持續(xù)多年的阻力,而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更是在《2013年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白皮書》中指出,中國智能手機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過于依賴谷歌的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tǒng)——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在這之前,蘋果公司的高管們顯然沒有注意到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今年1月還向新華社侃侃而談:“中國目前是我們的第二大市場,而我相信它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第一大市場。”庫克真不該對中國的“國字號”媒體講這種話,誰知道這會不會被視為赤裸裸的野心從而引起某些機構的危機感呢?
蘋果,你還是當心點吧——被中國盯上,你就攤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