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0年前中國移動和眾多SP們共同演出的瘋狂搶錢游戲一幕嗎?
當時,眾多互聯網公司(俗稱SP,服務提供商)利用和中國移動合作推出短信、彩信(MMS)和WAP服務等新業(yè)務之機,在手機用戶不知情的情形下,設計了一系列復雜而精巧的陷阱服務——用戶在手機上的任意一個操作按鍵,很容易會被中國移動以各種巧立的名目莫名其妙收取每月幾元到十幾元的包月費。
以當時的明星公司TOM在線為例,這家成立于2000年的互聯網門戶,涉足和中移動合作的無線增值業(yè)務之后,其無線增值服務占TOM在線總收入的比例由2001年的0.5%猛增到2005年的94.1%,(公司自2001年到2006年的歷年總營收分別為0.53、2.48、6.38、10.18、14.25、13.71億港元,這意味著從2005年開始,網站每月來自于無線增值業(yè)務的收入高達1億港元左右。)
但自2007年7月開始,中國移動在強大社會輿論壓力下不得不整頓無線增值服務亂收費政策,TOM在線隨后連續(xù)兩個季度營收大跌30%,公司連續(xù)14個月業(yè)績下滑,受此政策影響,公司業(yè)績瞬間由2006年盈利2億港幣左右轉為2007年上半年虧損7000多萬港幣,并于當年9月退市。
在2007年中國移動執(zhí)行更嚴格的SP新政之前,中國移動和眾多SP們執(zhí)行的都是法無明文、共同不法攫取用戶的“利益均沾”策略,具體手段更是包含了從坑蒙拐騙到無所不用其極。比如,用戶在被中國移動收取各種莫名其妙的包月服務費時,該用戶并不需要和中國移動和SP們訂立正式的服務合同,大量用戶往往是因為信息服務中的陷阱設計而被莫名其妙扣費一段時間之后才發(fā)現,即便發(fā)現之后也是投訴無門。
在這一利益鏈條中,中國移動等運營服務商向眾多SP提供業(yè)務端口和收費服務,再按照15:85這樣的分成比例彼此分成,因為其中的利益綁定,運營商對于眾多SP們的作惡也是睜只眼閉只眼,不管不問。
10年之后,SP業(yè)務因作惡太多,早成昨日黃花。唯有短信業(yè)務尤其是集團短信業(yè)務在眾多運營商的力保之下,避免了高速下墜態(tài)勢。在普通用戶平時收到的大量垃圾短信中,此類集團短信業(yè)務“居功至偉”。
筆者隨意翻開2012年中國移動的財報分析,就看到了這一段數據:“受互聯網業(yè)務替代影響,中國移動公司短彩信收入占比由8.8%下滑至7.9%,但短信使用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度滑坡。2012年短信使用量為7445億條,對比前兩年業(yè)績,2011年為7361億條,2010年為7110億條。其中,集團短彩信發(fā)展勢頭良好。”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集團短彩信業(yè)務”,即人們在手機垃圾短信中經??吹降亩绦糯a以106數字開頭的一串數字發(fā)送的信息服務,大量的垃圾短信也是利用中國移動為集團客戶設計的專用端口(即所謂的MAS,移動代理服務器業(yè)務)發(fā)出的。
國內關于垃圾短信的討論歷時10多年,對于運營商的立法監(jiān)管問題始終缺席。垃圾短信為何屢禁不止?事實上,運營商是其中最大的利益推手。根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記者的暗訪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垃圾短信其實都是三大電信運營商自己發(fā)送”,在短信服務這一利益鏈條中,運營商、廣告主、短信群發(fā)企業(yè)和用戶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運營商和短信群發(fā)企業(yè)按照60:40的比例分成,廣告主以低成本(每條5分錢)獲得廣告收益且不會被用戶告上法庭,而投訴無門的用戶成了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按照現有的監(jiān)管架構,國內對于如何保護用戶隱私權利并無專門的相關立法,運營商的相關投訴部門更是因為利益關聯虛與委蛇,工信部的相關投訴電話很多普通老百姓都無從知曉,當然,作為各大運營商的“婆婆”,這一監(jiān)管執(zhí)法機構同樣缺乏足夠的動機和理由。層層推諉,用戶才一直能看到持續(xù)十多年的垃圾短信“踢皮球”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垃圾短信方面,運營商和2007年前治理SP的方式如出一轍。對于濫發(fā)短信的集團用戶,其實從關閉端口到采用技術手段屏蔽,都不是什么復雜到無從下手的辦法,可運營商們一會兒指責那些不良商家,一會兒又歸咎于市面上兜售的群發(fā)機器,一幅委屈模樣,讓人忍俊不禁。
在相關個人隱私的保護立法出現之前,垃圾短信的治理只能純靠運營商們的“良心發(fā)現”。透過這一組數據對比,人們也不難發(fā)現我們壟斷的國有電信大佬們在管理水平和“不作惡”原則上和國外同行的差距:據福布斯雜志2012的排行,在全球各大運營商排名中,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年銷售額為1267億美元,營業(yè)額最高;中國移動排行第四,營收入為817億美元,可年利潤額竟然高達195億美元,幾乎等同于排名第二和第三運營商的利潤額總和。有心人算了一筆帳:中國移動日均收入3.44億元人民幣,堪稱是“全球最賺錢電信運營商”。
在全球前十大電信公司中,最近5年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毛利潤率一直分別高居94.4%和90%左右,而其它八家國外電信公司中,沒有一家五年來的平均毛利潤率高于60%,幾乎全部徘徊在55%左右。純利潤的對比更加驚人,中國移動凈利潤率高達25.1%,幾乎等同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其利潤率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美洲電信公司和沃達豐電信公司高出10個百分點,而全球電信巨頭AT&T利潤率常維持在10%左右,威瑞森(Verizon)只有6.5%,日本電報電話公司更是低至5%。
以2012年為例,AT&T營業(yè)收入實現1274億美元,凈利潤為73億美元,其中移動用戶數只有1.07億,寬帶用戶數為1639萬戶,員工總數僅為24.1萬;而中國移動員工營業(yè)額為817億美元,凈利潤為195億美元,用戶數為7.1億,寬帶用戶數超過1045萬,員工總數為57萬人。撇開“中國特色”不論外,前者的凈利潤率僅為6%,后者高達24%之巨!
是中國移動超國際水平的管理嗎?非也!中國市場的壟斷特權和人口紅利造就了這個利潤怪獸,從壟斷價格到種種不法收入方式,國內運營商在經營上的原罪可謂罄竹難書。筆者曾經在美國使用AT&T的移動服務,25美元就可以購買一個服務套餐,無月租費,送手機,每月話費等從這25美元中扣減,半年中沒有收到過一條垃圾短信,更重要的是,從它的網上充值5美元后,即可以撥打國外長途近300分鐘的國際長途!請問國內的各大運營商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價格和服務?
以國有之名坐等壟斷之實,加上相關具體立法的嚴重滯后,垃圾短信只是折射出了國內運營商監(jiān)管中的一系列復雜曲折的原始困境,在中國電信業(yè)引入真正的自由市場競爭之前,從當年的SP搶錢游戲,到今天的垃圾短信毒瘤難以為繼,這樣的頑疾只會一次次以各種新的面目重生,不可能根本滅絕,用戶還是案板上的那塊肥肉,除了被繼續(xù)宰割之外,依舊無法依據自己的力量改變行業(yè)巨頭的現有格局。[!--empirenews.page--]
作者簡介:陽光,原名馬向陽;學者,長期致力于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的記錄、觀察與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網絡社會和數字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