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聯(lián)網、云計算、衛(wèi)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tǒng)……借助這些新技術體系的“智慧城市”正在改變著城市管理的傳統(tǒng)模式。
當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開始習慣刷碼、刷手機支付車資時, 省交通運輸廳已經開 始推動建立 粵港澳大灣區(qū)“一票式”聯(lián)程客運服務體系 。規(guī)劃推進“一票式”聯(lián)程和“一卡(碼)通”服務。未來可實現(xiàn) 灣區(qū)城際鐵路與地鐵 互通互聯(lián)、換乘便捷、一票通達。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ETC全稱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它以微波通信技術為核心,利用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裝置和收費站的天線進行無線通信與信息交換,實現(xiàn)不停車自動扣費,可以大大提高高速卡點的通行效率。
ETC費用大調整,沒辦過的車主有福了!車主:早這樣多好啊咱們國家對高速公路建設可以說是非常的上心了,咱們國家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是位居全世界排名第一,這樣的一個成就足以能夠證明高速公路在咱們國家有多么的重視。不過這兩年高速公路收費在不斷調整,甚至為了全面普及ETC收費,高速公路也是在不斷加強對ETC車道的普及。不得不說之前辦理ETC讓很多車主都抗拒,不過現(xiàn)在ETC費用大調整,沒辦過的車主有福了!車主:早這樣還會有人不裝?
高速公路上的ETC通道指的是ETC專用通道,即該車道是通過設置在收費公路收費站出入口處的天線及車型識別系統(tǒng)和安裝在車輛的車載裝置,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自動實現(xiàn)通行費支付的系統(tǒng)的車道。
此前,有媒體報道,日本或將針對二維碼技術向支付寶和微信收取一定的專利費用,至于收費標準將以使用次數(shù)為主。可是讓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正當外界普遍認為二維碼支付已經是未來的情況下,馬云又再次預言成真。目前,二維碼時代即將淘汰,這3種支付方式已全國興起。
12月19日,華為PLC-IoT產業(yè)發(fā)展論壇在東莞召開,在大會上,華為發(fā)起的“華為PLC-IoT生態(tài)聯(lián)盟”正式成立,“PLC-IoT目前還是一個輕量級的聯(lián)盟,希望可以用兩年時間把聯(lián)盟做大做強,先做好國
12月12日,《經濟參考新聞》記者從交通部舉辦的“取消高速公路省道收費站”專題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 10日,全國ETC客戶總數(shù)達到1854.59萬,完成發(fā)行任務的97.17%。 預計ETC的發(fā)行任務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根據(jù)Technomic的C-Store市場簡報透露,有67%的顧客將燃油列為造訪C-store的主要原因,而58%的顧客則認為時間不足是他們不進入該便利店的原因。2018年,飲料收入占C-store餐飲服務銷售額的56%,而餐飲服務預計在2019年將增長4.1%,因此,零售商必須找出更多吸引顧客進店的辦法——無感支付就是其中一種策略。近五分之一的零售商表示,他們計劃使用移動預購功能和店內自助購物觸摸屏等技術來節(jié)省顧客的購物時間。借助無感支付之后,預購、自助觸摸屏以及掃描支付可以縮短更多購物時間。
當今,ETC的使用變得十分廣泛了。如果你有一輛車相信很多人都會問你有沒有辦理了ETC,而各大銀行也會向你推銷自家的ETC業(yè)務。當前,無論是在加油站、收費站還是在車管所,我們都可看到辦理ETC的臨時柜臺。
ETC和車牌識別無感支付有哪些差距?ETC,全稱為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tǒng)。早在1997年,ETC在國內就已經進行了試運行,而在2年后的1999年,數(shù)條ETC車道就已經在高速公路上投入使用了。以廣東省為例,早在15年前,就有150條高速公路開通了ETC車道,能實現(xiàn)省內不停車聯(lián)網收費。再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29個聯(lián)網省份的ETC專用車道已經達到了17744條。
去年9月,全國首例“無感支付”概念的高速公路全支付車道正式落地濟南,標志著我國高速公路也正式走進“無感支付”時代。
騰訊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全國首個“ETC+無感支付”功能在云南正式上線運營。車戶通過“游云南”APP等平臺把ETC車輛信息與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賬戶綁定后,通行ETC車道交費時自動從綁定的微信等賬戶中扣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