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英特爾與AMD都推出了眾多處理器款式供應市場,數(shù)十款產(chǎn)品仍君挑選。但它們之間極大的差異性卻往往讓玩家們感到迷惑,不知該如何選擇。為此,我們精心挑選了英特爾與AMD各一款頗具代表性的處理器,它們規(guī)格配置、市場定位與售價天差地別。
在下面的內容中,小編將對技嘉B550M AORUS ELITE 小雕主板進行CPU性能測評,以幫助大家增進對它的了解程度,如果技嘉B550M AORUS ELITE 小雕主板是您的興趣所在,不妨和小編一起往下閱讀哦。
有了內存,為什么還需要 CPU Cache?CPU 是怎么讀寫數(shù)據(jù)的?如何讓 CPU 能讀取數(shù)據(jù)更快一些?CPU 偽共享是如何發(fā)生的?又該如何避免?CPU 是如何調度任務的?如果你的任務對響應要求很高,你希望它總是能被先調度,這該怎么辦?
最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從底層硬件角度出發(fā)剖析了一下CPU對代碼的識別和讀取,內容之精彩,讀完感覺學到的很多東西瞬間聯(lián)系起來了,分享給大家。
在本文中,小編將對華碩TUF GAMING B460M PRO重炮手主板的CPU理論性能進行測評,本文為下篇,如果你對華碩TUF GAMING B460M PRO重炮手的性能具有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在本文中,小編將對華碩TUF GAMING B460M PRO重炮手主板的CPU理論性能進行測評,如果你對華碩TUF GAMING B460M PRO重炮手的性能具有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對銳龍9 5900X/5950X處理器進行CPU性能測評,一方面測試銳龍9 5900X/5950X的線程能力,二是測評銳龍9 5900X/5950X的緩存。如果你對銳龍9 5900X/5950X具有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想必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安裝某個軟件的時候,出現(xiàn)提示選擇32位版本還是64位版本?我們也可以查看自己的電腦是32位還是64位系統(tǒng)。
Intel NOK系列處理器一般限制在65W,高負載能力也受到限制。
大多數(shù)人認識CPU是從手機旗艦CPU開始的,如麒麟990、驍龍845等,這類CPU性能確實強勁,在高端旗艦機上應用,那能不能用在工業(yè)產(chǎn)品中呢?答案是,可以用,但卻不這么用。為什么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CPU和內存的訪問性能相差越來越大,于是就在CPU內部嵌入了CPU Cache(高速緩存),CPU Cache離CPU核心相當近,因此它的訪問速度是很快的,于是它充當了CPU與內存之間的緩存角色。
對電腦熟悉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臺式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都是具有風扇的,該風扇起到散熱作用,電腦CPU的溫度越高,轉速越快,可以提高電腦CPU的散熱效率,保證CPU正常工作。那么電腦是如何調節(jié)風扇的轉速的呢?這要從風扇的線序說起。
近日,比亞迪推出一款非常特殊的筆記本,這款筆記本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處理器、顯卡和操作系統(tǒng)均為國產(chǎn)。這是一款13.3英寸筆記本,其搭載了龍芯3A4000處理器,官方稱其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100%。
隨著Zen3架構的AMD銳龍5000系列CPU的發(fā)布,AMD也隨即更新了針對老款的芯片組驅動。更新后的驅動對B350/A320/X370/X399/B450/X470/X570/B550和TRX40芯片組提供了錯誤修復以及新功能。
按照之前華為為新機申請入網(wǎng)許可證的信息看,“NOH-NX9”應該就是即將發(fā)布Mate 40中的一員,而它也會首發(fā)麒麟9000處理器?,F(xiàn)在,“NOH-NX9”已經(jīng)現(xiàn)身Geekbench 5 OpenCL,其搭載的麒麟9000處理器的部分信息也顯露出來(分數(shù)為6430分),比如搭載的CPU是海思芯片,有八個核心。
代碼都是由CPU跑起來的,我們代碼寫的好與壞就決定了CPU的執(zhí)行效率,特別是在編寫計算密集型的程序,更要注重CPU的執(zhí)行效率,否則將會大大影響系統(tǒng)性能。
這篇文章中,小編將對ROG冰刃雙屏游戲本的CPU、GPU性能進行測評,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對華碩靈耀X逍遙筆記本的CPU性能進行測評,詳細內容如下。
Alder Lake將在2021年底發(fā)布,Intel第一款在桌面引入10nm工藝,并有SuperFin晶體管技術加持,還會首次在桌面采用大小核設計,最多八個Golden Cove大核心、八個Gracemont小核心,也就是酷睿、凌動的組合體。
目前隨著智能電子、自動化和傳感器在工業(yè)和汽車環(huán)境中的普及,提高了對電源數(shù)量和性能的要求。特別是低 EMI,已成為更加重要的關鍵電源參數(shù)考量因素,除此以外,還包括小解決方案尺寸、高效率、熱性能、穩(wěn)健性和易用性等常規(gu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