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柔性可穿戴?可穿戴設備增量發(fā)展趨勢明顯!
在下述的內容中,小編將會對可穿戴設備的相關消息予以報道,如果可穿戴設備是您想要了解的焦點之一,不妨和小編共同閱讀這篇文章哦。
一、柔性可穿戴
柔性可穿戴傳感器件能與人體穩(wěn)定集成, 具有多生理參數和運動參數連續(xù)動態(tài)測量能力, 可在健康監(jiān)測、運動監(jiān)控、精準醫(yī)療、人機交互等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柔性可穿戴傳感器件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 充分展示了利用連續(xù)動態(tài)多參數信號測量的進行疾病、動作、語音等判定與識別的優(yōu)勢以智能手表、電子手環(huán)、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儀、智能紡織品和智能手套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在疾病診斷、健康監(jiān)測、康復治療、人機交互和互動娛樂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據統(tǒng)計, 2019年, 這類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銷售額已超過500億美元, 并預計在2023年將突破1000億美元, 顯示了它們巨大的商業(yè)前景. 這些可穿戴設備搭配了各種心電、肌電、血氧、加速度、角度傳感單元, 通過與各種類型的算法相結合, 實現了對于人體健康狀況、睡眠狀態(tài)、運動效果和動作姿態(tài)的判別. 這些可穿戴設備大多具有剛性的形態(tài), 在保障堅固耐用的同時, 也暴露出與柔軟的皮膚組織不兼容, 無法順應皮膚表面形態(tài), 與皮膚接觸不緊密等問題. 由于需要采用腕帶、胸帶等額外的固定裝置, 導致皮膚組織長期受到這些裝置的束縛. 這些固定方式并不能保障可穿戴設備與皮膚不產生相對位移, 降低了生理參數測量的重復性. 相比而言, 柔軟輕薄具有可延展結構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可跟隨皮膚共同運動, 可通過直接附著的方式實現與皮膚的共形緊密接觸, 在長期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中表現出了優(yōu)異的重復性. 目前, 柔性電子器件已經實現包括溫度、心率、心電、皮膚電阻抗等物理量和代謝物、電解質與生物分子等化學物質的測量, 同時還可以通過超聲、X射線成像等方式實現經皮跨組織的圖像信號檢測.
二、可穿戴設備增量發(fā)展趨勢明顯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fā)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包括手表、手環(huán)、眼鏡,甚至是服飾等類別??杉幢慵夹g已經發(fā)展了幾十年,也還是有很多智能可穿戴產品由于造價成本高、技術復雜等因素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在技術方面,可穿戴設備產業(yè)涉及傳感技術、顯示技術、芯片技術、操作系統(tǒng)、無線通信技術、數據計算處理技術等領域。
如今,可穿戴設備正向功能集成化、交互多樣化、形態(tài)輕便化方向發(fā)展。記者了解到,在目前各類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表正向“大健康”概念傾斜,不斷增加體征指標檢測的種類和精度;智能耳機在持續(xù)改進通信互聯(lián)能力、提升聲場沉浸效果的同時,也開始加入體征監(jiān)測等功能;智能眼鏡生態(tài)雖尚未形成,但顯示圖像渲染、內容呈現方式、交互感知手段、網絡通信方式等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也正處于持續(xù)攻關狀態(tài)。
“消費電子產品更新?lián)Q代快、市場空間大,是過去幾十年驅動相關元器件技術和產能進步的重要推手。可穿戴設備作為當前最受關注的電子產品領域之一,增量發(fā)展趨勢明顯,芯片產業(yè)也將在這一趨勢帶動下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開拓新的市場空間?!辟惖现菐旒呻娐费芯克A電子研究室副主任馬蓓蓓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具體到芯片領域,馬蓓蓓指出,可穿戴設備在對神經網絡計算、藍牙通信等功能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對功耗、重量有著極為苛刻的限制。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的SoC芯片成為當前可穿戴設備芯片領域的關注重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需求不外乎追求低成本、高性能、低功耗、低噪音、延長使用周期等?!盋INNO Research半導體事業(yè)部總經理Elvis Hsu向記者說道。因此,如何設計一款芯片能夠具備低功耗、包含高壓和低壓電路、具有SoC或SiP高集成,且具備高性價比,正成為各廠商的競爭重點。
以上便是小編此次帶來的有關可穿戴設備的全部內容,十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或者更多精彩內容,請一定關注我們網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