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一大票國際品牌合資的中國車企屈指可數,一汽和東風應該是最多的兩家。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從某種程度來講,這也是品牌軟硬實力的一種體現。但你也不得不承擔,這是沾了“大國企”的光。不過,這些和東風喜結連理的汽車品牌并非都賺的盆滿缽滿,而是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其中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的市場表現優(yōu)異,尤其是日產,在2017年中國車市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增勢強勁,而東風本田也一路高歌。但是,除此之外,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裕隆、東風悅達起亞、東風雷諾、東風英菲尼迪這六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很是一般,尤其東風裕隆已經走上瀕臨分手解體的邊緣。
愈戰(zhàn)愈勇,東風日產沖擊“合資前三”
盡管2017年遭遇“車市寒流”,很多品牌都無法完成擬定的銷售目標,東風日產卻在12月24日已經宣布,達成108萬輛的銷售目標,連續(xù)三年跨越百萬。毋庸置疑,這是一個車企根深葉茂的實力展現。
具體到各個車型銷量來看,轎車和SUV市場雙輪驅動,展現出了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其中,軒逸銷量占到總體的四成左右,今年1-11月累計銷量更是超過36萬輛,始終穩(wěn)居細分市場前三位置。同時B級車市場的天籟也表現搶眼,11月份終端銷售12355輛,同比增長62.2%, 持續(xù)強化“日系三劍客”中的核心位置。
在兵家必爭之地的SUV市場,東風日產涉足多個細分領域,除了投放逍客、奇駿、樓蘭這幾款車型外,小型SUV勁客更是上市即成爆款,連續(xù)兩個月突破1萬輛,如此全面開花使得東風日產11月SUV終端銷售44058輛,同比增長31.7%。
可以預見的是,形成規(guī)模效應的東風日產已經處于一線合資品牌的陣營序列,尤其是其品牌年輕化進入YOUNG NISSAN 3.0時代后,在產品方面已形成“動感、SUV、舒適”三大品類陣營,成為構建了最齊全產品布局的合資品牌之一,并且以“技術+價值驅動”實現品牌好感度連續(xù)3季度穩(wěn)居合資品牌TOP3。按照這樣的發(fā)展勢頭,2022年成為合資品牌TOP3的挑戰(zhàn)或許不是一句空話。
勢頭喜人,東風本田創(chuàng)歷史佳績
同比增長22%,這個數據對于一個成立有著15年歷史的合資品牌來講,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東風本田居然做到了,并且還是在諸多品牌叫苦不迭的2017年。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其在2017年10月份就超過了2016年的595,707輛成績,隨后又連續(xù)四次上調銷量目標,最終達成超72.7萬輛的成績,從一系列數據來看,2017年的東風本田堪稱歷史最佳。
和東風日產的雙輪驅動相似,東風本田在兩大市場也是捷報頻傳,并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全新思域售出17.6萬輛,同比增長95%,如果不是受限于剛上市時產能問題或許還會比這個數字多。而在SUV市場,全新CR-V以及XR-V銷量紛紛超過15萬輛,兩款車型的占比超過50%。與此同時,東風本田全新中大型SUV—UR-V銷量達3.99萬輛,全新一代艾力紳銷量達4萬輛,多款熱銷車型的表現助推東風本田超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
銷量提上去之后,產能如何快速跟進成為困擾東風本田的一大難題,畢竟思域和UR-V出現的加價丑聞讓相當大一部分消費者嗤之以鼻。為此,東風本田加速了第三工廠建設的步伐,據悉,該工廠設計產能為24萬輛/年,包含發(fā)動機裝配能力24萬輛/年,將生產緊湊級和中高級轎車、SUV、MPV等5種車型。一期項目預計于2019年建成投產,屆時將新增產能12萬輛,將大大緩解當前的產能緊張局面。
下滑嚴重,東風標致仍未找到成功密鑰
相比于東風日系合資品牌的勢頭迅猛,法系品牌的銷量和勢頭都要遜色不少。從蓋世汽車數據查詢可知,東風標致在2017年前11個月累計銷售新車21.18萬輛,相較于去年同期的34.94萬輛足足下滑了29.94%,要知道,上文剛剛提到的東風本田可是有著同比22%的上浮,這一減一增,更能凸顯出兩個合資品牌的冰火兩重天。
具體到各個車型來看,東風標致在轎車和SUV市場實力均衡,沒有明顯的偏科。從下圖11月份的車型銷量占比來看,兩款緊湊型轎車308、408以及SUV 4008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反倒是新上市的7座SUV 5008并沒有趕上7座細分市場的紅利,2431臺月銷量的成績沒有緩解急需提升的銷量。
也就是說,當下東風標致所遇到的難題已經不是產品矩陣那么簡單,畢竟,其目前已擁有2008、3008、4008、5008四款SUV和308、408等轎車車型,這在合資品牌中都是屈指一數的。
與別的品牌相比,東風標致缺少的是幾臺細分市場的爆款車型,類似于東風日產的軒逸、奇駿和東風本田的思域、CR-V,以點帶面方能帶動整個品牌的銷量提升,時下主打的是精品車戰(zhàn)略,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思路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趨勢。
先跌后漲,東風雪鐵龍終于讀懂國人
原本以為東風標致的29.94%同比下滑率已經夠讓人驚訝了,沒有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一奶同胞的東風雪鐵龍在2017年1-11月份僅收獲11.07萬臺銷量,相比于2016年的24.85萬臺的銷量足足下滑了48.9%,用滑鐵盧來形容再為貼切不過。與此同時,11.07萬臺的成績單也給東風雪鐵龍敲響了警鐘,如果再持續(xù)下滑,怕是連三流合資品牌的位置都無法保住。
不過,東風雪鐵龍的2017年并非全部都是失敗,天逸C5 Aircross這款SUV的星光熠熠倒是讓其重拾信心。從下表來看,在11月份的份車型銷量構成上,天逸C5 Aircross已經占據了33.52%的銷售份額,也正是在這款車的帶動之下,東風雪鐵龍的銷量才能止住2017年上半年的頹勢,開啟增長之路。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法系車,消費者一貫的反映是性價比低,而在這款天逸C5 Aircross上,這種情況似乎一去不復返,15.27-23.67萬元的官方指導價相較于競爭對手更具有競爭力,或許,從這款車開始,真正讀懂國人需求的東風雪鐵龍將一掃前序的陰霾,在更年輕,更具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全新品牌形象下持續(xù)提升銷量,讓我們拭目以待。
后起之秀,東風雷諾勢頭迅猛入正軌
年銷72188臺,或許這個數字對于任何一個車企來講都不是一個滿意的數字,但是對于年輕的東風雷諾來講,在僅有科雷嘉和科雷傲兩款新車的基礎上取得這樣一個成績,也還算的上滿意,畢竟法系車一直以來都不怎么受國人喜歡。
而在品牌建設上,更是東風雷諾這樣的車市新晉者所需要考慮的。事實上,東風雷諾也意識到自身的長處,那就是百年品牌獨有的運動基因,也正因此,其通過打造雷諾F1品牌之夜、連續(xù)三年贊助武漢馬拉松,連續(xù)三年總冠名女足頂級賽事等體育營銷深度釋放品牌力,讓百年雷諾品牌煥發(fā)全新活力。
在渠道建設上,2017年東風雷諾經銷網絡達到200家,市場覆蓋率提升到75%,進一步提升了東風雷諾服務水平,優(yōu)化了用戶購車、擁車體驗,邁進了主流合資車企的水準。
看得出來,隨著品牌、產品、網絡以及研發(fā)生產制造層面的不斷強化,東風雷諾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變得相當成熟,按此發(fā)展勢頭前途不可限量。不過,著眼于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兩家法系合資車企在華的慘淡狀況,東風雷諾能否持續(xù)增長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飲鴆止渴,東風悅達起亞未來迷茫
2017年對于東風悅達起亞可謂噩夢一般的存在,僅僅在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只有12萬輛新車售出,終端銷量成績不佳,只是在下半年調整戰(zhàn)略部署,推出了多款新品后,市場表現才稍有回暖。截止2017年12月,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為35.95萬輛,同比下降45%,僅完成40萬輛年銷目標的89.9%。
然而,在2017年8月28日,也就是東風悅達起亞成立15周年的慶典現場,蘇南永表示,站在15周年起點,東風悅達起亞決心打造一個新未來,將挑戰(zhàn)2020年實現100萬臺產銷量,到2025年進入中國國內汽車品牌第一陣營。只是,按照同比45%的下滑幅度,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怕是華佗在世也無回天之術。
不過,實事求是的講,東風悅達起亞在6月以后銷量實際上是呈現上漲態(tài)勢,尤其是11月創(chuàng)造了超5萬臺的銷量成績。但是,這一切主要依托于其拿廉價車型堆砌銷量的“自殺式策略”,4.99萬起的煥馳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最核心的產品力上卻鮮有動作。這也是為何其銷量回暖,但依然走不遠的原因。
不溫不火,東風英菲尼迪成豪華牛尾
東風英菲尼迪的發(fā)展情況與上文提到的東風雷諾頗為相似,都是依靠兩款國產車型打拼江山。所不同的是,截至2017年11月底,東風英菲尼迪實現42585臺銷量,比東風雷諾要少3萬多臺,但是鑒于其是豪華品牌,單車利潤要比雷諾多不少,因此算是提前完成去年全年銷量,同比增長15.4%,成績還算得上優(yōu)秀,至少一直是保持增長的勢頭。
但是,站在整個豪華車市場的大環(huán)境下,比如說一線陣營的ABB,英菲尼迪的銷量不值一提,甚至是整體銷量還比不過人家一款車型一個月的銷量。從數據上看,在二線豪華品牌陣營中,凱迪拉克穩(wěn)居第一,捷豹路虎和雷克薩斯互相纏斗,分別占據第二和第三,沃爾沃排在第四,而林肯則超越了英菲尼迪排在第五,而英菲尼迪銷量僅高于謳歌和DS,排在第六位。
所以說,東風英菲尼迪想要取得更大的成績,還需要邁過更高的山峰。不過,用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陸逸的話來講,2017年,東風英菲尼迪主要在提升企業(yè)經營質量、聚焦客戶體驗和客戶價值提升層面深耕細作,從品牌、產品、網絡、服務、團隊等全價值鏈重要環(huán)節(jié)深化‘挑戰(zhàn)者’精神貫徹落地?;蛟S隨著車型的不斷豐富,2018年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也未嘗不是。
奄奄一息,東風裕隆爛攤子難以收拾
根據蓋世汽車獲統(tǒng)計,2017年1-11月份東風裕隆僅僅銷售15646臺,甚至不足一些品牌熱銷車型一個月的銷量,這樣的成績也與其全年5萬臺銷量目標相去甚遠。毫無疑問,這樣的銷量注定是虧損的現實存在。
現實就是這么的殘酷,想當年,東風裕隆還是意氣風發(fā)的強勢品牌,在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內部被視為發(fā)展迅猛的典范,如今一落千丈,變成了無人問津被無情剝離的“不良資產”,已經七歲的東風裕隆被競爭激烈的車市上了結結實實一課,似乎需要一次由內而外的改革自救。
這些年來,在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大環(huán)境下,東風裕隆旗下的多款車型,SUV也好,轎車也罷,始終被油耗高、動力差、車輛毛病多以及缺乏新品等問題困擾,而在這也是其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但是,從目前一系列發(fā)展情況來看,暴露出來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進,或許真如媒體人士所言,2018或將在市場上看不見東風裕隆的身影。
【結語】除了以上盤點的8個品牌外,東風旗下的合資品牌鄭州日產也算一份,但現狀似乎已不值一提。整體來說,東風的合資品牌的數量眾多,但品學兼優(yōu)“好孩子”卻屈指可數,隨著車市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增加,這種兩級分化的局面或許將愈發(fā)明顯,落伍者應該如何奮起直追?領先者又該如何保住優(yōu)勢?2018充滿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