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1月,上市新機型累計381款,同比下降10.8%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循環(huán)交替,有冷有暖,但對于今年的國內手機市場則只有一個字—冷。經歷了去年短暫的“春風”后,今年的國內手機市場再次變天,陷入寒冬之中,而且寒氣傳遞到了每個國產廠商那里。根據IDC的報告,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出貨量為7113萬,同比下滑了11.9%,而排在榜單中前五的廠商除了蘋果外,四大國產廠商均出現(xiàn)了較大程度的同比下滑,vivo和OPPO甚至超過了20%。
而且這種明顯的下滑并不僅僅屬于單個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貨量分別為7420萬臺和6720萬臺,對比去年同期分別下滑了14.1%和14.7%,可以說第三季度能夠將這個下滑幅度收緊已經算是個好消息了。
第四季度相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還沒出來,但即便是有著廠商年底清庫存、雙11雙12購物節(jié)、產品更新迭代、蘋果新品發(fā)售等諸多正向BUFF加持,我個人感覺出貨量依然不會很樂觀,可能相較于第三季度會有小幅的環(huán)比增長,但同比依然會處于一個下滑的狀態(tài),幅度會較第三季度進一步縮窄。
根據IDC的數(shù)據,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約為2.1億部,也就是說第四季度出貨量需要達到9000萬部才能將出貨量帶到3億部以上,目前看這基本是不太現(xiàn)實的一個期望了,今年的總出貨量大概率將跌破3億部,創(chuàng)2017年國內市場首次下滑后的歷史新低。
面對低迷的市場,各大廠商都選擇了穩(wěn)健保守的運營策略,在持續(xù)發(fā)力高端市場,打造旗艦產品的同時,中端和主流級別的產品則會通過促銷和優(yōu)惠盡力清理庫存,然后利用低端機型來保障整體的出貨量。此前,IDC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表示,疫情的反復和國內外經濟大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xù)低迷,短期內難以恢復,而明年的整體出貨量應該也會基本和今年持平。
當然,除了整體經濟環(huán)境和產品平均售價的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外,我覺得市場遇冷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產品創(chuàng)新不足。其實,從近些年手機行業(yè)的發(fā)展來看,創(chuàng)新是不少的,充電、影像、設計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可圈可點的升級,但都屬于持續(xù)量變的階段,不足以引發(fā)質變,這就導致了新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成為消費者不換機的根本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fā)布的《2022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2022年1-11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44億部,同比下降23.2%,其中,5G手機出貨量1.91億部,同比下降20.2%,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8.3%。
2022年1-11月,上市新機型累計381款,同比下降10.8%,其中5G手機202款,同比下降0.5%,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shù)量的53.0%。
國內外品牌構成上,2022年1-11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2.07億部,同比下降24.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4.8%;上市新機型累計346款,同比下降10.8%,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shù)量的90.8%。
國內智能手機發(fā)展情況,2022年1-11月,智能手機出貨量2.37億部,同比下降23.6%,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7.2%。2022年1-11月,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318款,同比下降11.2%,占同期上市新機型數(shù)量的83.5%。
“我已經兩年沒有換手機了,本來現(xiàn)在手機的質量就挺好的”,白領小凱向記者表示,自己就算換手機也不想追求最新款機型,會考慮在新機上市的時候選購上一代機型,“畢竟有的新機程序不穩(wěn)定而且價格水分太高”。
而今,這樣的消費者思維并不少見,近期也有多家機構預測史上最長換機周期將要來臨,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將達43個月,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增加到34個月。在這些現(xiàn)象面前,消費者反饋的理由也較為集中,一方面,是當前手機質量的優(yōu)化提升,一部手機使用幾年也不會影響使用體驗;另一方面,現(xiàn)在市面新機升級主要在攝影或是顯示功能上“做文章”,尚未出現(xiàn)真正“現(xiàn)象級”的升級調整。
反映到市場上來看,近期有關機構發(fā)布的數(shù)據也顯示手機總體出貨量出現(xiàn)同比下滑,而蘋果被傳出供應鏈“砍單”的傳聞。
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占比八成以上
日前,中國信通院發(fā)布了《2022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1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為2323.8萬部,同比下降 34.1%,其中,5G手機1792.0萬部,同比下降38.1%,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7.1%。
匯總來看,2022年1~11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44億部,同比下降23.2%,其中,5G手機出貨量1.91億部,同比下降20.2%,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8.3%。
數(shù)據顯示,2022年1~11月,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381款,同比下降10.8%,其中5G手機202款,同比下降0.5%。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shù)量的53.0%。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構成方面,2022年1~11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4.8%;上市新機型累計346款,同比下降10.8%,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shù)量的90.8%。
根據數(sh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fā)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統(tǒng)計數(shù)據,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3.01億臺,但同比下降了12%。
從品牌方面來看,三星在2022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6400萬臺,同比下滑8%,但市占率仍為全球第一。而蘋果是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唯一一個實現(xiàn)同比增長的,2022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4920萬臺,同比增長2%,市場份額達16%,增長2%,排名第二。小米、OPPO、vivo 2022年第三季度市占率分別為13%、10%和9%。
2022年對于手機行業(yè)來說無疑是高壓之年,多場大促也難以讓國內大盤穩(wěn)固3億臺門檻。
中國信通院統(tǒng)計顯示,2022年1-11月,國內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44億部,同比下降23.2%,其中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0.2%。
Canalys分析師劉藝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該機構預測,2022年和2023年國內大盤出貨量都將在3億臺以下水平,預計在2024年大盤將有望接近3億臺大關,到2025年可以回到3億臺出貨量。
多重挑戰(zhàn)之下,頭部廠商動作頻頻,其中對于底層技術能力的打造尤為重要。關于底層硬件的自研芯片,底層軟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能力布局都逐漸浮出水面。
多名業(yè)內人士也向記者確認,2022年一改此前的機海戰(zhàn)術,廠商都走向精細化人群運營、精簡產品系列,降本增效、聚焦利潤成為手機廠商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