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一直企圖遏制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發(fā)展,并多次拉攏他國對中國進行“圍堵”,欲通過輿論施壓等手段,脅迫荷蘭、日本等國加入打壓中國的行列。
當?shù)貢r間1月27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已與荷蘭、日本達成協(xié)議,同意就向中國出口部分先進芯片生產設備實施限制,以此來削弱中國建立自主芯片制造產業(yè)的能力。
美日荷聯(lián)手圍堵,芯片之戰(zhàn)再度升級?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這項協(xié)議將美國去年10月對華實施的部分出口管制措施擴大到了這兩個盟國的公司,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制造商荷蘭阿斯麥公司(臺譯:艾司摩爾控股公司,ASML Holding NV)、日本尼康公司(Nikon Corp)以及東京威力科創(chuàng)公司(Tokyo Electron Ltd.)等。
目前,荷蘭和日本還沒有正式公開宣布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措施的計劃,但隨著兩國最終確定法律安排,實際實施可能需要數(shù)月時間。
▲相關報道截圖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那么預計荷蘭將在限制ASML向中國出口EUV(極紫外光)光刻機的基礎上,再度限制部分浸沒式光刻機(屬于DUV光刻機)的出口。
需要指出的是,該設備對制造尖端芯片至關重要。一旦浸沒式光刻機被加入限制,則意味著中國自45nm及以下成熟制程芯片的生產可能也將受到影響。不過,從美國新規(guī)來看,主要限制的是16/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芯片的制造,因此可能會限制主要應用于先進制程的浸沒式光刻機的部分型號的對華出口,而部分主要應用于成熟制程的浸沒式光刻機型號的許可申請可能會開放。
面對美國霸凌主義,中方的反擊來了!
眾所周知,為了阻止中國經濟和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美國從2016年開始就對中國發(fā)動了貿易戰(zhàn),并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等諸多借口,對中國企業(yè)實施制裁、對中國經濟進行圍堵和遏制。
這一系列的舉動“成功”激起了中方的強烈反擊——中國擬將光伏硅片制備、激光雷達等7項技術列入禁止/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日前,中國商務部官網(wǎng)發(fā)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征求公眾意見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文件顯示,出口限制主要涉及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光伏/新能源、自動駕駛、生物醫(yī)藥等,而這也與我國近年來在相關技術領域的迅猛發(fā)展相符。
其中,新增光伏硅片制備技術、激光雷達系統(tǒng)、用于人的細胞克隆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農作物雜交優(yōu)勢利用技術、散料裝卸輸送技術等7項技術進入禁止或限制出口技術條目。
▲中國商務部官網(wǎng)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占全球太陽能硅片產量高達97%。由于太陽能技術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來源,從美國到印度,許多國家都在努力發(fā)展國內供應鏈,以削弱中國的優(yōu)勢,而此舉也凸顯了相關技術的重要地位。
對此,中國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分析師Cosimo Ries表示:“中國太陽能行業(yè)的市場領先者無疑對美國、歐盟和印度在發(fā)展本土太陽能制造業(yè)方面的努力感到擔憂,因此最新的技術出口管制很可能是一種回應?!?/span>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企業(yè)一直在開發(fā)尖端技術,以生產更大更薄的太陽能硅片,這些硅片可將太陽能發(fā)電成本降低90%以上。
大和資本市場分析師認為,考慮到中國在晶圓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該領域相對較高的進入壁壘,中國考慮實施禁令以避免向海外泄露技術是合理的。
雖然該修訂目前仍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尚未決定。可一旦這項技術進入禁止或限制出口技術條目,外國制造商則不得不使用較舊的太陽能硅片。屆時,這無疑會減損他們生產太陽能板的成本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