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 target="_blank">步進電機是一種將電脈沖信號轉換成相應角位移或線位移的電動機。每輸入一個脈沖信號,轉子就轉動一個角度或前進一步,其輸出的角位移或線位移與輸入的脈沖數成正比,轉速與脈沖頻率成正比。因此,步進電動機又稱脈沖電動機。
步進電機又稱為脈沖電機,基于最基本的電磁鐵原理,它是一種可以自由回轉的電磁鐵,其動作原理是依靠氣隙磁導的變化來產生電磁轉矩。其原始模型是起源于1830年至1860年間。1870年前后開始以控制為目的的嘗試,應用于氫弧燈的電極輸送機構中。這被認為是最初的步進電機。1923年,James Weir French發(fā)明三相可變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此為步進電機前身。二十世紀初,步進電機廣泛應用在了電話自動交換機中。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爭奪殖民地,步進電機在缺乏交流電源的船舶和飛機等獨立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晶體管的發(fā)明也逐漸應用在步進電機上,對于數字化的控制變得更為容易。到了八十年代后,由于廉價的微型計算機以多功能的姿態(tài)出現,步進電機的控制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步進電機相對于其它控制用途電機的最大區(qū)別是,它接收數字控制信號(電脈沖信號)并轉化成與之相對應的角位移或直線位移,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成數字模式轉化的執(zhí)行元件。而且它可開環(huán)位置控制,輸入一個脈沖信號就得到一個規(guī)定的位置增量,這樣的所謂增量位置控制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的直流控制系統(tǒng)相比,其成本明顯減低,幾乎不必進行系統(tǒng)調整。步進電機的角位移量與輸入的脈沖個數嚴格成正比,而且在時間上與脈沖同步。因而只要控制脈沖的數量、頻率和電機繞組的相序,即可獲得所需的轉角、速度和方向。
步進電機動態(tài)指標及術語:
1、步距角精度:
步進電機每轉過一個步距角的實際值與理論值的誤差。用百分比表示:誤差/步距角*100%。不同運行拍數其值不同,四拍運行時應在5%之內,八拍運行時應在15%
以內。
2、失步:
電機運轉時運轉的步數,不等于理論上的步數。稱之為失步。
3、失調角:
轉子齒軸線偏移定子齒軸線的角度,電機運轉必存在失調角,由失調角產生的誤差,采用細分驅動是不能解決的。
4、最大空載起動頻率:
電機在某種驅動形式、電壓及額定電流下,在不加負載的情況下,能夠直接起動的最大頻率。
5、最大空載的運行頻率:
電機在某種驅動形式,電壓及額定電流下,電機不帶負載的最高轉速頻率。
步進電機驅動器根據外來的控制脈沖和方向信號, 通過其內部的邏輯電路, 控制步進電機的繞組以一定的時序正向或反向通電, 使得電機正向/反向旋轉, 或者鎖定。
以1.8度兩相步進電機為例:當兩相繞組都通電勵磁時, 電機輸出軸將靜止并鎖定位置。在額定電流下使電機保持鎖定的最大力矩為保持力矩。如果其中一相繞組的電流發(fā)生了變向, 則電機將順著一個既定方向旋轉一步( 1.8度)。
同理, 如果是另外一項繞組的電流發(fā)生了變向, 則電機將順著與前者相反的方向旋轉一步( 1.8度)。當通過線圈繞組的電流按順序依次變向勵磁時, 則電機會順著既定的方向實現連續(xù)旋轉步進, 運行精度非常高。對于1.8度兩相步進電機旋轉一周需200步。
兩相步進電機有兩種繞組形式:雙極性和單極性。雙極性電機每相上只有一個繞組線圈, 電機連續(xù)旋轉時電流要在同一線圈內依次變向勵磁, 驅動電路設計上需要八個電子開關進行順序切換。
以上就是小編這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有關步進電機的內容,希望大家對本次分享的內容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想要看不同類別的文章,可以在網頁頂部選擇相應的頻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