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究竟是什么?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邊緣計算逐漸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技術。邊緣計算將計算和數據存儲放在離用戶更近的地方,提高了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速度,也使得應用程序更加高效。但是,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究竟是什么?
著國家對新基建戰(zhàn)略的持續(xù)推進,國內 5G 網絡建設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階段。與此同時,作為 5G 網絡重構的創(chuàng)新實踐,MEC 邊緣計算的關注熱度也在不斷提升。
MEC 邊緣計算,體現了云網融合的行業(yè)趨勢。它以連接和計算作為切入點,將高帶寬、低時延、本地化業(yè)務下沉到網絡邊緣,助力實現 5G 關鍵性能指標,也為 5G 鍥入垂直行業(yè)提供了抓手。
MEC 邊緣計算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整個 ICT 行業(yè),都希望參與價值的挖掘。
尤其是電信運營商,作為傳統(tǒng)通信網絡的建設和經營者,希望借助這次機遇,依托自身的電信資產,構建邊緣云平臺,創(chuàng)造新的商業(yè)模式和業(yè)務增長點,轉型成為數字化服務提供商。
那么,如果運營商想要獲得這個新賽道的領先優(yōu)勢,并最終走向成功,關鍵要素是什么呢?
6 月 28 日,中國聯通&英特爾 MEC 開發(fā)者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聯通、英特爾、紅帽、視博云的專家,分享了他們關于這個問題的精彩見解。
在專家們看來,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在于生態(tài)。如果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吸引大量的開發(fā)者,那么,邊緣計算的成功就無從談起。
究竟怎么才能推動邊緣計算生態(tài)的繁榮呢?
邊緣云平臺的架構布局
首先第一點,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平臺支撐。
中國聯通是 5G MEC 邊緣云領域的先行者。他們一直致力于邊緣計算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fā),而且積極推動 MEC 邊緣云體系的產業(yè)鏈發(fā)展。國內第一個全面商用的邊緣云平臺,就來自中國聯通(今年 4 月 29 日發(fā)布商用)。
目前,中國聯通的邊緣云網絡已經在全國建設了 1000 多個布局類和現場級 MEC 邊緣計算節(jié)點,覆蓋 334 個地市,可以為行業(yè)用戶快速提供邊緣計算接入服務。
之所以聯通可以保持這么高的建設效率,和他們的平臺架構設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國聯通邊緣云采用的是一種三級分層的架構體系,以此實現“一點創(chuàng)新,全國復制”。
最高層級的核心數據中心(全局中心),部署有一套 MEAO(全國統(tǒng)一 MEC 應用編排系統(tǒng)),對邊緣資源進行統(tǒng)一的全局調度。MEAO 還對接集團 OSS、BSS、政企營銷門戶、NFVO、統(tǒng)一云管,對外提供開放接口供開發(fā)者及客戶上傳業(yè)務能力和應用。
部署在各省的區(qū)域中心機房,是中國聯通 MEC 業(yè)務孵化基地的核心,部署了 MEPM、MEP 等系統(tǒng)或網元。MEPM(多接入邊緣平臺管理器)是 MEAO 調度能力的實際載體。它具備區(qū)域自治能力,可以支撐運維人員進行區(qū)域內所有邊緣數據中心的管理,也能夠對邊緣資源進行控制。
而最底層的邊緣機房,對應各個地市的核心 / 匯聚 / 現場接入機房節(jié)點,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底層能力,例如 GPU 加速、持久化存儲等等,并在此基礎上融合了 CT 和 IT 的 VAS 能力、IP 分流能力和 DNS 分流能力等。
中國聯通的邊緣云平臺,擁有強大的業(yè)務承載能力和高效的管理編排效率,這背后是基礎軟硬件平臺和技術的強有力支撐。
軟件方面,中國聯通自主研發(fā)了運營平臺,基于邊緣平臺編排器和管理器的協同,實現了資源的整體調度和統(tǒng)一管理,以及不同層級的云邊協同無縫對接。
為了在多云和跨平臺環(huán)境中具備更高效的編排能力,降低平臺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復雜度,聯通自研的邊緣平臺參考了英特爾開源軟件套件 OpenNESS,基于微服務架構,集成了新的硬件增強、開源技術以及豐富的工具包,可以幫助用戶更敏捷的開發(fā)邊緣應用。
硬件方面,聯通邊緣云平臺以英特爾下一代機房整體解決方案 NGCO 為載體,集成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傲騰持久內存、英特爾以太網網絡適配器等產品的服務器,性能強勁,部署靈活。
值得一提的是,聯通邊緣云平臺的架構嚴格遵循了 3GPP 和 ETSI 的規(guī)范標準。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拓展和延伸。例如網絡安全方面,UPF 解耦方面,還有接口開放方面,都做了進一步的增強。
邊緣云的生態(tài)引入強大的平臺是建設生態(tài)的前提,而具體如何吸引生態(tài),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了吸引更多開發(fā)者加入 5G MEC 邊緣計算應用開發(fā),中國聯通建立并開放了 MEC 生態(tài)開發(fā)者平臺。
一、理解邊緣計算及其市場環(huán)境
在討論邊緣計算板塊的市場表現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這個新興產業(yè)。邊緣計算是指在數據產生源頭附近進行數據處理的計算架構。與傳統(tǒng)的云計算相比,邊緣計算能夠提供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帶寬利用效率和更強的實時性,因此得到了廣泛關注。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75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30%以上。這一趨勢不僅受到5G等新技術發(fā)展的推動,也與物聯網(IoT)的蓬勃發(fā)展密切相關。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連網,對數據處理速度和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邊緣計算應運而生。
二、近期市場的波動及影響因素
盡管整體市場對邊緣計算持樂觀態(tài)度,但12月31日的跌幅卻引發(fā)了市場的擔憂。首先,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是導致板塊下滑的關鍵因素。近期全球經濟面臨通貨膨脹、供應鏈中斷等多重挑戰(zhàn),投資者對于科技股的預期也開始下調。
其次,市場的供需關系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隨著許多企業(yè)加大在邊緣計算方面的投資,相關公司數量急劇增加,加劇了市場的競爭。競爭的加劇使得部分個股價格承壓,比如航錦科技、中科創(chuàng)達等。在指數下跌的過程中,許多行業(yè)內投資者開始反思自己的投資組合,調整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
三、個股表現及差異化分析
具體來看,本次跌幅中受影響最大的個股主要包括航錦科技(跌幅 6.26%)、中科創(chuàng)達(跌幅 6.14%)等。這些公司雖然在邊緣計算領域有著一定的市場地位與技術積累,但在市場熱度降溫的情況下,短期內承壓也在預料之中。
例如,航錦科技在最近的財報中曾提及其在邊緣計算設備的布局逐漸完善,但由于目前仍處于試點階段,整體收益尚未顯現。而中科創(chuàng)達則因其產品較為依賴下游需求,市場波動時往往波及較大,因此也難以避免下跌的命運。
四、邊緣計算的未來機會
盡管面臨回調,邊緣計算的長期發(fā)展?jié)摿σ琅f值得關注。未來,隨著持續(xù)推進的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及行業(yè)標準化的逐步完善,邊緣計算必將在多個領域中大放異彩。
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邊緣計算能夠幫助企業(yè)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它為實時數據處理和決策提供了基礎;而在醫(yī)療健康領域,邊緣計算更是將推動遠程醫(yī)療形式的創(chuàng)新,保障數據的安全與隱私。
這樣的趨勢下,雖然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因各種因素出現波動,投資者卻應該關注的是這種技術的迭代及其帶來的市場機遇。
首先,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之一是網絡連接。由于邊緣計算將計算和存儲放在離用戶更近的地方,因此需要有穩(wěn)定、快速的網絡連接來確保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高效性。如果網絡連接不穩(wěn)定或者速度慢,將會導致應用程序的響應速度變慢,甚至出現卡頓或者崩潰的情況,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其次,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之二是設備安全性。由于邊緣計算設備通常暴露在公共網絡中,因此設備安全性成為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攻擊者可能會利用漏洞來入侵設備,從而獲取敏感信息或者對設備進行惡意操作。因此,在邊緣計算中需要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來保護設備的完整性、可用性和隱私性。
最后,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之三是應用程序的兼容性。由于邊緣計算是一種新興技術,因此需要應用程序具有與之相匹配的兼容性。如果應用程序沒有得到良好的支持或者沒有通過兼容性測試,那么將會導致應用程序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包括網絡連接、設備安全性和應用程序的兼容性。只有在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保證,邊緣計算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