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娛樂界出現許多大型視訊器(Vision),分別在演唱會與競技場會被當作照明與顯示器使用,這種大型視訊器在展示會場,透過電腦圖像(Computer Graphic)除了展示企業(yè)形象、還能夠詳細介紹商品,同時成為布置會場的藝術品。
如上所述電子顯示看板業(yè)(電子顯示看板)歷經40年以上的摸索,終于實現結合美術及演出的宿愿。
電子顯示看板涉及許多領域的技術,在廣告與娛樂界幾乎每天與各種電子產品為伍,從霓虹燈、燈泡構成的點滅看板,一直到電機元件構成的可動玩偶、人物造型,都包含在電子顯示看板范疇內,最近幾年電子顯示看板甚至與照明產生重疊現象。
<STRONG>要求具可撓曲與高娛樂性功能
制作電子顯示看板必須使用燈泡的開/關控制與調光控制,電子顯示看板的結構與柏青哥非常類似,例如集合256個燈泡作點滅控制,就可以顯示各種圖案與簡單的字元(character),如果將柏青哥的結構擴大擺在光電顯示板上,再以RGB燈泡取代單色燈泡,就能夠作為彩色影像顯示。
雖然控制上同樣是燈泡點滅,與調光控制的放大版,不過基于演出與美術布局需求,燈泡大多呈格子狀排列,迷你燈泡則呈屏幕狀、網幕排列,接著再利用光纖表現煙火畫面,這類電子顯示看板應用上要求輕量、可撓曲、設置容易與高娛樂性畫面。
電子顯示看板使用的燈泡數量不斷減少,被各種型式的LED取代,形成所謂的“LED跑馬燈板”,此時如果增加控制點數就成為大型“LED顯示器”。
圖說:透過電腦圖像除了展示企業(yè)形象、還能夠詳細介紹商品,同時成為布置會場的藝術品
具輕量與控制單元完全分離特性
99年日本業(yè)者開發(fā)LED構成并可顯示電腦圖形、圖像的影像透視器(STV: See Through Vision)。STV單體模組是在電線上,以一定等間距排列RGB LED群組(cluster)形成電子看板條(Electric Ornament Bar),再利用照明控制器輸出的DMX 512訊號,直接控制電子看板條單體,由于電子看板條是以間距排列,因此能夠形成影像畫面,顯示PC的影像資料。
設計上基于施工的方便性,電子看板條呈網狀固定在基板上,如果基板可以達到柔軟的程度,除了能夠形成類似移動式纜線(Cab tire)的可撓曲特性之外,還可以從正面視透(穿透率60%)網幕,看到背后第二屏幕的影像,此時再整合照明效果、展現背面物體,或是從背面投射照明,就可以獲得傳統(tǒng)LED顯示器無法達到的舞臺效果。
STV系統(tǒng)整體非常輕量,顯示單元、電源、控制單元完全分離,以往施工困難的場地也可以輕易架設。STV最初是以間距100mm設置LED電子看板條,若遇到會場不寬闊時該間距將非常明顯,此外縱5.4m×橫7.2m(360吋)的大小,只能顯示PC 72×54的畫素(pixel),不能完整重現影像原貌,解決對策為提高畫面尺寸與解析度。以往大多使用縱16.2m×橫57.6m的顯示器,目前則改用間距100mm的模組,在網格上每隔50mm設置LED電子看板條,形成模擬70mm間距的雙屏幕結構,研究人員依此開發(fā)所謂“影像網幕(Image Mesh)”,提高畫面的解析度。影像網幕系統(tǒng)分成:顯示單元、電源單元、訊號轉換單元、輸出單元(影像訊號輸入單元),以及訊號輸送單元群組。
圖說:歷經40年以上的摸索,電子顯示看板終于實現結合美術與演出的宿愿。
系統(tǒng)外形尺寸為縱5.4m(216畫素)×橫7.2m(288畫素),由于開發(fā)時非常重視透性(ST: See Through),因此研究人員在基板開鑿網狀孔穴,利用自動組裝設備在寬5mm的基板上進行元件封裝,此時結構上要求框架結構與纖細的連接器具備同等強度,因此設計階段進行基板設計、元件封裝、框架結構檢討等改善作業(yè)。
系統(tǒng)采用主流的DVI視訊介面
顯示單元的全彩3合1表面封裝型發(fā)光二極體,呈縱12個×橫12個設置,形成300mm正方模組,訊號采用DMX512協(xié)調轉換器與照明控制器進行控制。
視透系統(tǒng)主要特征是輕巧、薄形,雖然背面設有基板不像STV可以彎曲,但透過適當的元件設置,它可以作半徑500mm的彎曲。9片模組固定在框架上形成900mm正方單元,組合后就可以構成縱5.4m×橫7.2m規(guī)格顯示器。
電源單元可以驅動上述900mm正方單元的6個畫面;訊號轉換單元主要功能為輸入影像訊號,將編碼的光訊號傳送到DMX512協(xié)調轉換器解碼;顯示模組利用DMX512驅動將訊號轉換單元,為減少導線數量,一直到模組附近皆采用光纖傳輸方式。
影像訊號輸入單元是數位視訊介面(DVI: Digital Video Interface訊號添加混頻(Fader)資料,經過解碼變成光訊號,再利用轉換器(Converter)將DMX512協(xié)調轉換器的輸出傳送到288個次模組。雖然影像訊號輸入規(guī)格是單一DVI(VGA/60Hz),假使能經由各種掃描轉換器,它可以當作NTSC、PAL、HD傳送產品使用。
360吋的STV影像網幕不含纜線、電源時總重量150Kg,顯示單元的大小隨著各模組單元可以任意增減,電源單元與訊號轉換單元可以設置在上方或是下方。STV可以彎曲,若提供DC24V與DMX512協(xié)調轉換器給模組單體時,它除了可以當作電子顯示看板使用之外,同時還可輕易與其它LED電子顯示看板或照明產品,作各式各樣的組合應用。
圖說:電子顯示看板的結構與柏青哥非常類似,例如集合256個燈泡作點滅控制,就可以顯示各種圖案與簡單字元
博覽會展現驚喜效果
STV實際應用是2005年舉辦的愛知博覽會,開幕當天使用的縱5.4m×橫27m超大顯示器,從正面無法看到大型影像設備,若從側面窺視顯示器,可以發(fā)現STV整體的厚度非常薄。
顯示單元利用束帶捆綁,充分展現STV系統(tǒng)輕巧的特征。束帶設有專用L型掛勾,掛勾上設有2條顯示單元固定用纜線、電源線與訊號線,顯示單元的捆綁束帶懸掛在纜線上方的管狀支架上,作業(yè)時分割成30片模組橫向設置,依此進行高度與橫向調整作業(yè),最上方被固定后再接上電源與訊號用連接器。
有關STV顯示內容,它是利用切換技術分別顯示標志等靜態(tài)畫面、VTR,以及現場攝影機拍攝的NTSC動態(tài)影像,雖然影像系統(tǒng)本身的解析度不高,但以電子顯示看板的角度而言,STV使用23328個RGB LED,確實令人感到驚訝。[!--empirenews.page--]
層概念設計提供特殊感受
有關控制設備與方法,由于STV涉及影像技術,意味著電子看板設備已進化變成影像顯示設備。愛知博覽會的STV設置場地屬于半戶外格局,中午使用時的亮度一度遭受質疑,實際上STV100%的輝度可以滿足一般視覺上需求,主要根據是開幕當天配合電視實況轉播,STV的輝度只有80%,夜間甚至降至50%。為展現STV明亮影像、讓觀眾可以視穿屏幕的特性,工作人員可進行實況表演,刻意讓小孩子緊貼顯示器背面屏幕上,影像整體或是必要部位變黑的瞬間再以照射強光,如此一來屏幕背面會出現小孩子的影像,充分展現影像+α的效果。
此外透過層(layer)狀屏幕的設計,可以使STV特征獲得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具體方法是在呈ㄈ型設置的STV(模擬間距70mm)前面擺設影像網幕,形成所謂的“影像層屏幕(Image Layer Screen)”,接著工作人員交互在2個屏幕產生影像,形成立體影像觀視感,由于后面的屏幕也是STV,若在它的背面設置雷射設備,還可以進行影像層屏幕+雷射表演。
圖說:雖然控制上同樣是燈泡點滅,及調光控制的放大版,不過基于演出與美術布局需求,燈泡大多呈格子狀排列,迷你燈泡則呈屏幕狀、網幕排列,接著再利用光纖表現煙火畫面
影像層屏幕的視穿率為64%,視穿應用時不可能完全沒有感受屏幕的存在,不過透過影像內容、照明搭配,可以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像效果。
利用STV某種程度彎曲的特性,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意性的影像顯示效果;設置在美術館時,屏幕上任何角落是黑色時,觀視者可以感受特殊的存在感,此時若在RGB三合一LED發(fā)光以外的部位黏貼彩色剪貼膜片,可以獲得異外的藝術視覺效果。
娛樂、實體廣告界常用的電子顯示看板,廣泛應用照明、影像與電子看板元件技術,在此前提下傳統(tǒng)電子顯示看板已轉變成兼具藝術性的媒體,同時還獲得全新的應用潛力。
發(fā)展?jié)摿ο喈敶?BR>
STRONG>未來必須開發(fā)硬體要求的內容制作、輸出系統(tǒng)的選擇、整合設計、運作,以及柔軟可撓曲性相關技術;相關元件必須開發(fā)訊號處理器、小型化DC電源,提高三合一LED的亮度,降低LED色度分布不均等技術。
如上述傳統(tǒng)電子顯示看板已蛻變成兼具照明、影像顯示、會場裝飾藝術品的大型顯示器,未來STV可望出現在各種大型表演會場與戶外大型電子廣告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