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微觀實驗室 可掌控軟性機器人運行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研究團隊透過壓力將橡膠和塑料緊緊粘在一起,簡化小型流體輸送通道的生產。這些流體輸送通道可驅動軟性機器人的運動,并能在微觀尺度上進行化學分析。
據(jù)報導,矽樹脂(silicone)和塑料之間形成強力的化學鍵,可大幅減少生產和定制微流體裝置所需時間、復雜性和成本。該?;瘜W助理教授Stephen Morin表示,這種技術能以簡化方式成功集成不同材料,并支持大量實際應用,能為社會帶來不少新機會。
該團隊在展示此技術的過程中使用一個基本的軟件程序來設計微流控網(wǎng)絡和一臺標準雷射打印機,將這些通道映射到一個透明的聚酯樹脂(Mylar)薄片上。研究人員將塑料片暴露在紫外線下并將其浸入溶液后,再將塑料片放在矽膠膜上并加熱。
結果除了打印機油墨標記的路徑之外,塑料和矽膠牢牢地結合在一起。該團隊將空氣或液體泵入這些未結合的部位時,流體以所施加的壓力決定的速度流過,而壓力比先前的黏合(bonding)技術所承受的高幾倍。
微流體網(wǎng)絡可容納多種液體的流動和混合,基本上充當用于分析化學技術的微觀實驗室。通過微流體通道的氣流還可控制軟性機器人手臂、夾具和其它遠程手術、太空探索和食品加工的零組件的運動。
制造商一般會將定制的掩模透過光投影到化學處理表面上,再將該圖案復制到橡膠中,最后再用塑料或玻璃覆蓋通道之前模制通道來創(chuàng)建微流體模式。但許多研究人員須將其設計交給專門生產設施代工,就算稍微修改一個設計,可能又要多等上一周。
相較之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團隊僅需1小時就能生產出具微流控網(wǎng)絡的塑料矽段。而有別于傳統(tǒng)將矽膠黏合在一起的方法,該團隊的技術使其能包含大量價格低廉、易于使用的商品塑料。
Morin及其同事還展示其黏合技術的其它優(yōu)點。他們發(fā)現(xiàn),在用矽樹脂黏合之前對聚酯樹脂片材上弄出壓痕,可調整機械臂和夾具的運動。例如以90度的角度折疊幾次,將使機械臂更加卷曲。若以45度的角度產生壓痕,則會讓機械臂左右扭曲,這取決于研究人員將其折疊的方向。
由于油墨可防止矽膠和塑料黏合,所以該團隊還將已打印好的添加微流體通道的薄片修改為現(xiàn)有設計,僅需使用標記進行繪制即可。Morin表示,這種能力,加上相對容易的生產,能讓該技術吸引教育工作者和科學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