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可能會用于醫(yī)院進行非常精細、人類無法用手完成的手術
參考消息網(wǎng)6月20日報道英媒稱,機器人首次給人類做了眼部手術。其成功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施行非常精細、人類無法用手完成的手術。
據(jù)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wǎng)站6月18日報道,六名患者參與了研究。每人都需要從視網(wǎng)膜上剝離一層薄膜以改善視力。這個過程包括切除一團已堆積到一起、扭曲視線的細胞。
報道稱,共有12人接受手術,其中一半手術由機器人施行。該裝置由總部設在艾恩德霍芬的普雷塞耶斯公司制造,有一條用一個操縱桿式控制器操控的可移動臂。該裝置能安裝上各種不同的手術器械,而且不會出現(xiàn)外科醫(yī)生的手會產(chǎn)生的那種難以察覺的顫動。
報道稱,在所有12個病例中,手術都是成功的,不管是機器人做的還是人工做的。試驗始于2016年,但這是首次公布結果。
報道稱,機器人做手術所花時間是人工手術的將近三倍。牛津大學的羅伯特·麥克拉倫說:“機器人花的時間要長一些,但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他們是剛開始使用這種機器人,所以特別謹慎。
報道指出,接受機器人手術的患者似乎總體上出血較少,不過這項研究規(guī)模太小,無法完全排除這是統(tǒng)計學上的偶然這種可能性。
報道稱,然而,這項研究的目的不是改善這種手術。相反,它是一次對在棘手得多、人類不可能用手施行的手術中使用機器人的概念驗證。
麥克拉倫說:“通過使用機器人,我們也許還能直接疏通血管或?qū)σ暽窠?jīng)進行注射。”這兩種手術都需要極其精細的運動控制,外科醫(yī)生完全無法做到。
另一種類似的手術是,針對視網(wǎng)膜的基因療法。利用這一技術,幾名盲人已重見光明。但要將治療范圍擴大至尚存一些視力、然而可通過基因療法得以改善的人,需要將程序的精確性提升至超越人類能力的程度。
報道稱,即使是最好的外科醫(yī)生,也沒有一只完全穩(wěn)定的手。手部顫動傳至器械頂端,幅度在0.1毫米左右。盡管幅度非常小,但視網(wǎng)膜的某些部分(例如內(nèi)界膜)只有0.02毫米厚。
對外科醫(yī)生來說,由于手的震顫,很難將針頭伸進這些區(qū)域而不損傷較深層結構。相比之下,手術機器人能以0.01毫米的幅度向前移動,很容易就能避免傷及附近區(qū)域。
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的布拉德利·納爾遜說:“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在嘗試這樣做,這是首次做到這一點。”
他說,未來,機器人能夠更快、更廉價地完成這些程序,并取得更好的結果。他說:“不過,現(xiàn)在還沒到那一步。制造出一臺能夠模仿一個有多年經(jīng)驗的人的機器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