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香煙真的安全嗎?這類商品現(xiàn)在在電視和社交媒體上賣得熱火朝天;各路名人也喜歡帶著它們在頒獎典禮上頻頻露臉;在很多實體店里,電子香煙也被堂而皇之地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這一幕和多年以前香煙行銷時的場景非常相似,當時,包括年輕人在內(nèi)的社會各界人士爭先恐后地叼起了香煙,因為這種行為不僅很酷,被社會所接納,甚至不少人還認為抽煙具有減肥的功效(可悲的是,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抱有這樣的看法)。但抽了十年煙的人們非但沒有減肥,反而對尼古丁形成了化學成癮性,直到此時,他們才開始意識到先前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只有對某種行為進行多年研究之后,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它是否安全。過去有些醫(yī)生經(jīng)常推薦人們吸煙,因為它可以幫助舒緩神經(jīng)緊張,并且吸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行為。讓美國人相信香煙會危害健康耗費了很長時間。
也許有些人會說,電子香煙我已經(jīng)用了好幾年,它肯定是“安全”的,說實話,我真不知道這話是什么意思。雖然出售電子香煙的公司將這種產(chǎn)品定位為一種輔助人們戒煙的工具或香煙的替代品,但若要下定論說長期使用電子香煙不會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還為時尚早。一項最新研究也表明,宣稱電子香煙能幫助人們戒煙的相關證據(jù)“缺乏說服力”,研究還建議出臺相關條例禁止以這種方式為電子香煙做廣告。
雖然電子香煙公司宣稱自己的產(chǎn)品只會出煙,它并不含焦油或一氧化碳,但值得注意的是,電子香煙中也存在香煙中的成癮化學物質(zhì),即能使人抽煙上癮的尼古丁。那么,以下的一些問題便由此而來:
首先是對于成癮性的理解。使用尼古丁口香糖或貼片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手段,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他們戒斷煙癮。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以戒煙為目的而使用電子香煙是合情合理的行為。但如果人們使用電子香煙只是以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繼續(xù)抽煙呢?它只是代表從一種成癮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成癮,還是人們真的在用這種方式戒煙呢?
其次是關于致病性。雖然電子香煙似乎已經(jīng)被社會所接受,但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難道我們真的要讓很多人對一些會讓他們的健康在十年之內(nèi)出現(xiàn)狀況的東西上癮嗎?如果我們希望社會變得更健康,那我們還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們投向有可能會讓他們得病的尼古丁的懷抱嗎?
最后是關于戒煙效果。如果有位55歲的女性病人需要通過電子香煙來幫助戒煙,那肯定有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但如果另一位19歲的女性病人因為受到名人或電子廣告的影響也開始使用電子香煙,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一種針對年輕人的新型成癮產(chǎn)品的市場正在形成?
來自《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電子香煙“與青少年吸煙幾率較高之間存在關聯(lián),從2011年至2012年,使用電子香煙的青少年人數(shù)就翻了一番。”電子香煙配送系統(tǒng)可能會為尼古丁成癮開創(chuàng)一個新時代。難道我們還想創(chuàng)造出尼古丁成癮的新一代人,然后讓35年來在反吸煙上取得的進步付諸東流?鑒于當下美國在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我衷心希望整個社會不要再重蹈覆轍。
作為一位曾從事腫瘤治療工作超過23年的人,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每一次在告知病人患上肺癌時的那種可怕感覺。那是都我職業(yè)生涯中最艱難且最痛苦的時刻。
世人人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吸煙會誘發(fā)肺癌。為電子香煙公司高抬貴手,然后再讓他們的產(chǎn)品像當年的香煙一樣被銷售到年輕一代手中,由此所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我們承受不起。如果我們真的希望保護下一代,那必須就讓他們遠離尼古丁,同樣的錯誤我們不能再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