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創(chuàng)業(yè)十年后“橙果”嫁接電商進京
75歲,褚時健再創(chuàng)業(yè);85歲,褚時健“橙果”進京。
這次,云南哀牢山上種植的冰糖橙,要“嫁接”電子商務第一次賣進京城。
聽到來自北京的客人談起京城的消息,老人淡淡說了句:“好啊,讓城里人也吃吃這樣的好東西。”
坐車從云南天水機場走高速,看著高速變山路,山路變窄、變曲折。足足開了6個小時后,車子被郁郁蔥蔥的果樹包裹。85歲的褚時健仍時不時來到哀牢山,看看果子。
如今,褚時健進山時都會在山頭的一個小院里休息。記者抵達的時候,他剛好在。
一身白汗衫,粘著些汗?jié)n和泥污,看上去同一般果農(nóng)并無二致,褚時健樂呵呵地給大家遞了一圈煙。
煙是玉溪,這正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下的牌子。
在那個年代,身為紅塔集團董事長的他,被公認是“中國煙王”。他的努力,讓原本淹沒在云南數(shù)千家小煙廠中的玉溪卷煙廠脫穎而出,成為領頭羊。
如今的褚時健,腿腳已有些不便,說話慢吞吞的,濃重的云南本地方言不改。他不再談及過去。褚時健曾說過:“煙草的事情,我不太方便介入了,但是我閑不住,還有其他事情可以選擇去做。”
“嘗嘗橙子。”褚時健指著桌上一盆剛摘下來的果子。
橙子就是他現(xiàn)在要做的“事情”。1999年,褚時健因“貪污”淪為階下囚,被判無期徒刑。10年前,75歲的他因患糖尿病,得以保外就醫(yī)。此后,他和老伴走進玉溪新平縣戛灑鎮(zhèn)深山,開始研究橙子。
褚時健說,當時市面上賣的好水果大都是外國人培育的,橙子皮厚、偏酸等特點都迎合了老外的喜好,他覺得中國人好甜,想種出更適合中國人吃的橙子。
當年,也正是這種不服輸、誓與老外比高下的念頭,讓他創(chuàng)出了“紅塔山”“阿詩瑪”等品牌。
與當年的叱咤風云不同,褚時健如今選擇了低調(diào)的山野生活。對于自己種植的橙子,他也不愿多做宣傳。最初的銷售只局限于親朋好友,默默無聞。一開始,橙子的注冊商標并未刻意與褚時健沾邊,叫做“云冠”。后來,人們漸漸知道是褚時健種的,干脆以“褚橙”稱呼,原來的品牌名字反而被淡化了。
10年過去了,“褚橙”已從默默無聞的單品發(fā)展到足夠強勢的品牌。“褚橙”十二三元一公斤的出廠價,比昆明市面上10元四公斤的橙子高出數(shù)倍,不出云南就賣完了。
每逢“褚橙”收獲季,承包果樹的200余家農(nóng)戶都會叫來親戚朋友一同幫忙,戛灑鎮(zhèn)的兩個山頭就會出現(xiàn)近2000人采摘的壯觀景象。
在褚時健種橙子前,這兩片山頭種的都是甘蔗。當時,農(nóng)戶的年收入往好了說有七八千塊,現(xiàn)在翻了至少十倍,能達到七八萬元。
褚時健說,他愿意看著這些農(nóng)民在自己的帶領下過上好日子。這種心情,或許同他在普通人工資只有幾百元的年代,看著自己煙廠的工人領取上千塊收入回家,帶來的欣慰感是一致的。 新京報記者 劉夏 云南報道
褚時健
2008年,“改革開放30年影響云南30人物”發(fā)布,1928年生人的褚時健排名第五。曾被稱為“煙王”的他,系云南紅塔集團原董事長,創(chuàng)出“紅塔山”“阿詩瑪”等品牌,1999年因貪污被判無期。2002年,褚時健因嚴重糖尿病被保外就醫(yī),后與家人在云南哀牢山種植冰糖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