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頻率的升高,所有電容都將呈現電感性。但如果給這只電容并上另一只小容量的旁路退耦電容(BL8563-1.8),那么,組合后的電容就更接近理想電容。旁路退耦電容很重要,但現代的電解電容能工作于更高的頻率,因此,對旁邊退耦電容的要求也大大降低,相關的設計需作出調整。
;;; 實用的經驗做法是,主電容與旁路退耦電容的容量之比大約取100:1。對于很老的電容,可能需耍使用超過一只的旁路退耦電容。比如,220yF的電解電容配上一只2.2yF的塑料薄膜電容后,可能還需并上另一只2.2nF的電容。但是,沒有必要按此繼續(xù)下去(并上容量更小的電容),因為用于連接電容的引線,其自身電感已變得明顯。對于現代的電容來說,只要按100:1的比例并上一只旁路退耦電容,就已足夠。;;;;;;;;;;;;
;;; 由于引線存在電感,我們應認識到,如果旁路退耦電容不是就近連接,就不可能獲得很好的旁路退耦效果。為此,電源中的旁路退耦電容應接在負載處,而不要接到主電解電容上。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電容,都直接接在輸出變壓器引線端與輸出電子管陰極返回地線點之間,但我們可以做到,把旁路退耦電容就近接在此處,如圖4.9所示。
;;; 有一個很有用的假設。就是在考慮任何一個電路的布線時,把每一條接線都視作一條具有電感的天線,并且假設電路處于射頻強電磁場下,每一條接線都出現感應電流(這個假設與事實相距并不是非常遠)。正由于這個原因,旁路退耦電容的接線必須要很短,以便在射頻頻段產生良好的短路作用。為此,容量最小的旁路退耦電容,應最靠近負載來連接,容量稍大的另一只旁路退耦電容,可離負載稍遠一點。每一只電容都應單獨用引線連至負載。對于負載的按線點來說,這就是所謂的“星形連接”,可以令地線噪聲最小化。如果接線顯得凌亂,那也只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