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儀器(TI)財報發(fā)布了第二季度財報,該季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雙下滑。公告顯示,2019財年第二財季其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13.05億美元,同比下降7.12%;營業(yè)收入為36.68億美元,同比下跌8.69%。
而就在前兩日,德州儀器宣布原本打算在Richardson投資31億美元建設半導體工廠的計劃推遲兩年,原因是考慮到“當前的市場狀況”。顯然,當前全球半導體冷淡的環(huán)境已經影響到了德州儀器的計劃,其營收利潤也被牽連。除了延遲擴張計劃外,德州儀器還有何戰(zhàn)略上的調整?半導體產業(yè)未來的“新引擎”在哪里?
一家以“地球物理業(yè)務”起家的半導體巨頭
德州儀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1930年,一個叫做“地球物理業(yè)務公司”(GSI)的公司成立,主要業(yè)務是為石油工業(yè)提供地質探測,這就是德州儀器的前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GSI為美國軍用信號公司和美國海軍制造電子設備。戰(zhàn)爭結束后,GSI公司繼續(xù)其電子產品的生產。1951年,公司重新命名為德州儀器,GSI則變?yōu)榈轮輧x器的一個全資子公司。
在過去的89年中,德州儀器不僅涉足過電腦處理器,還曾當過移動芯片的王者。但幾經輾轉之后,最終將重心放在了開發(fā)模擬芯片和嵌入式處理器上。如今,這兩塊業(yè)務的占比已經超過了德州儀器總收入的80%。根據IC Insights在今年5月9日發(fā)布的2018年全球模擬IC供應商的排名顯示,德州儀器以108億美元銷售額和18%的市場份額占據著模擬集成電路供應商龍頭老大的位置。
德州儀器的發(fā)展方向十分明確,即不斷滲透工業(yè)和汽車領域,提供更多模擬和嵌入式產品組合,以及更多的電源管理芯片等應用產品。
在工業(yè)自動化的浪潮下,德州儀器的產品已經覆蓋到工業(yè)自動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傳感器領域,隨著工業(yè)設備智能化要求提高,德州儀器已推出了包括溫度、電流、接近、照明、濕度、占空、壓力等12大類40余種技術的傳感器品類。
在汽車領域,德州儀器也已經持續(xù)深耕了三十多年,技術涵蓋了ADAS、娛樂與信息系統(tǒng)、車身電子及照明、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tǒng)四個重要領域,目前已擁有許多核心的技術創(chuàng)新及300個以上的應用參考設計。從產品銷往各個終端市場的比重來看,德州儀器的工業(yè)市場收入占比最高,從2013年的30%上升到2018年的36%。汽車市場則是近年來收入占比上升最快的市場,從2013年的12%上升到2018年的20%。
不過,隨著全球半導體行業(yè)蒙上陰云,德州儀器也未能幸免。
半導體市場冷清之下:建廠計劃推遲,營收凈利潤雙下滑
德州儀器大部分半導體產品的生產都是在內部進行的,目前已在全球擁有包括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廠在內的15個芯片生產基地。
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電話會議上,德州儀器表示未來要在德州建設第3個300mm晶圓廠,并計劃在2021年7月、8月或9月開始建設,于2024年初開始生產。不過,德州儀器這段時間開始對擴張計劃變得謹慎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導體行業(yè)遭遇下行周期。
從2019年開始,全球半導體行業(yè)便釋放出“遇冷”的信號。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下降了15.6%。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tǒng)計組織的數據,這是自十年前那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出現16.3%的季度下降以來,迄今為止最大的季度跌幅。
與此同時,各大半導體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也證明了這一點。三星的收入下滑了23%,SK海力士的收入下降了32%,美光公司截至2月28日的財務季度收入下降了26%,截至5月31日的財務季度收入下降了18%。而德州儀器第一季度的營收為35.94億美元,同比下滑5%。盡管下滑幅度未超過20%,但整個半導體下行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的預測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yè)的營收將滑落至4290億美元,相比去年減少9.6%,這是Gartner三度下修今年半導體產值預估。從下圖可以看出,這也將是近10年來最大的衰退幅度。
經濟急劇下滑,究其本質還是需求的疲軟,再加上第一季度庫存水平迅速上升。相對其他領域而言,這些因素對半導體產品部門的影響會更大。Gartner資深首席分析師李輔邦表示,除內存及其他種類芯片售價下跌,手機、服務器、個人計算機等主要應用裝置需求停滯,是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恐面臨2009年以來最大衰退的重要因素。
對德州儀器而言,其看重的汽車和工業(yè)領域也于去年中期開始出現疲軟。在連續(xù)7年的上漲之后,全球汽車行業(yè)迎來了首次下跌。2018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達到了9560萬輛,較上年同比下降1.24%,今年上半年這種情況仍未好轉。而工業(yè)領域也同樣面臨著增長需求放緩及需求下降的境況。這些都讓模擬芯片的銷售量表現不佳。
“戰(zhàn)略不會改變”的背后:汽車、工業(yè)將成半導體產業(yè)新引擎
“我們繼續(xù)將我們的戰(zhàn)略重點放在工業(yè)和汽車市場,我們一直在分配資金和推動計劃,以加強我們的市場地位。這是基于工業(yè)和汽車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半導體市場的信念。它們具有不斷增加的半導體使用量,并且還具有多樣性和長壽命。所有這些都轉化為我們投資組合的高終值。”在此次Q2財報電話會議中,副總裁兼投資者關系主管Dave Pahl如此表示。
目前,半導體市場雖然受汽車、消費電子等產品需求下滑的影響蒙上陰影,但從需求角度而言,未來,汽車和工業(yè)應用對芯片的需求增速將要明顯高于其他幾個領域。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當5G大規(guī)模投入商用后,作為5G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車聯網或將迎來爆發(fā)。半導體是大部分汽車創(chuàng)新技術的關鍵零部件,根據IC Insights預測,預計到2021年,汽車電子產品將占全球電子系統(tǒng)銷售額的9.8%。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將注意力轉向了自動駕駛、V2V/V2I等車聯網功能上,各國汽車制造商也在逐步加大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fā)投入,未來隨著汽車電子系統(tǒng)復雜度及數量的不斷攀升,汽車芯片必將成為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的新引擎。
此外,在工業(yè)領域,工業(yè)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其本質是通過對工業(yè)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yōu)化等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因此,在各個流程的改造過程中都需要廣泛采用半導體產品,對半導體產業(yè)而言,這也將是未來的一大新機遇。
隨著智能手機等市場減緩,汽車電子、智能工業(yè)越來越走向成熟,汽車、工業(yè)正在成為半導體公司的下一個競爭點。
車用半導體前三強的Renesas近兩年先后收購了Intersil和IDT兩家模擬IC公司,前者的收購是意圖整合Intersil的電源管理與精密模擬技術,為汽車、工業(yè)等領域的不同應用市場提供更完整的嵌入式系統(tǒng);后者則是將目標瞄準了自動駕駛。
今年6月3日,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英飛凌收購了美國知名芯片制造商賽普拉斯。對于此次收購,英飛凌的首席執(zhí)行官Reinhard Ploss表示:“計劃收購賽普拉斯是英飛凌戰(zhàn)略發(fā)展具里程碑意義的一步。通過此交易,我們將能為客戶提供最全面的產品組合,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在汽車、工業(yè)和物聯網領域開拓新增的增長潛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汽車、工業(yè)雖然有望成為半導體產業(yè)的新增長引擎,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公司將其作為下一個競爭的焦點,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