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現(xiàn)有的能源有限,需要人們不斷發(fā)展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們開始大力發(fā)展太陽能能發(fā)電。萊斯大學的科學家正在設計單壁碳納米管陣列薄膜,以吸收中紅外輻射(熱量),從而極大地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根據研究,碳納米管可能在未來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它可以提高光伏電池效率。
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Gururaj Naik和Junichiro Kono在ACS Photonics雜志上介紹了他們的技術。他們的發(fā)明是一種雙曲線熱發(fā)射器,可以吸收本該流散到大氣中的強烈熱量,將其擠壓至窄帶隙并發(fā)射出可以變成電的光。這一發(fā)現(xiàn)依賴于2016年Kono團隊的另一項發(fā)現(xiàn),當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制造緊密堆積、高度對齊的晶圓級納米管薄膜。
紅外輻射是太陽光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為地球提供熱量,但它只是電磁波譜的一小部分。納米管薄膜提供了隔離并利用中紅外光子的機會,否則中紅外光子會被浪費掉。
納米管薄膜是吸收廢熱并將其轉變?yōu)檎瓗Ч庾?,因為納米管中的電子只能在一個方向上運動,所以排列的薄膜在該方向上是導電的,而在垂直方向上是絕緣的,Gururaj Naik稱之為“雙曲線色散”。
熱光子可以從任何方向撞擊薄膜,但只能通過一個方向離開。它不是從熱能直接轉向電力,而是從熱能轉化為光能再轉化為電能。Naik表示,似乎兩個階段比三個階段更有效,但在這里,情況并非如此。
Naik還補充說,普通太陽能電池可以將效率提高到22%左右。通過將所有浪費的熱能壓縮到一個小的光譜區(qū)域,進而可以非常有效地將其轉化為電能,這樣,理論預測,可以將光伏電池效率提高80%。
納米管薄膜適合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它們可以承受高達1700攝氏度(3092華氏度)的高溫。Naik團隊建造出能夠在高達700 攝氏度(1292 F)的溫度下運行并確認其窄帶隙輸出的概念納米管薄膜產品。為了制造它們,該團隊將亞微米級腔體化為芯片級的薄膜。
碳納米管可以通過提高轉化效率來改變光伏項目的整體收益,從而可以產生更多的電力。目前,單晶電池和PERC電池的效率通常分別為20.3%和22.2%,而多晶電池的效率約為18.9%。如果某一天人們能高效利用太陽能,相信能解決很大的能源問題,畢竟太陽能是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能保證人類的永續(xù)發(fā)展,需要我們科研人員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