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宋先生駕車從四川資陽高新區(qū)到成都蒲江縣的高速路,明明人工通道顯示費用是33元,而感應的ETC卻收費73.15元,這讓宋先生表示十分不惑。有關部門表示,宋先生此前有一段行程進站時感應了ETC,出站時沒有感應,直到兩天后他走高速并且在蒲江收費站下時,再次觸發(fā)了ETC,所以才導致了錯誤收費的情況。有關部門表示會將這筆費用退還給宋先生。
由于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具有極大提高通行效率、減少收費站擁堵、降低收費管理成本等優(yōu)點,我國幾年前就在推廣該系統(tǒng)。今年6月,國家發(fā)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fā)的《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明確,到今年年底,全國ETC用戶數量突破1.8億,高速公路收費站ETC全覆蓋,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收費率達到90%以上。眼下,各地有關部門和商業(yè)銀行都在極力向車主們推銷ETC。
ETC既方便車主,又利于有關方面,自然有推廣必要。但如果不有效解決ETC使用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顯然會影響到推廣效果。即使ETC用戶數量達到預期,但部分用戶會因為擔心ETC“亂收費”而不走ETC通道。而且,ETC涉及的消費糾紛有可能隨著用戶數量增多而“水漲船高”。從網上相關信息來看,類似于上述宋先生的案例有不少,即遭遇多收費。還有一些用戶被ETC高收費、重復收費后,多次投訴遭遇“踢皮球”。
事實上,“ETC收費亂象”、“ETC天價消費”、“ETC賬單查詢難”等問題,媒體早就報道過,一些地方也在積極解決,比如山東方面在ETC手機充值平臺推出查詢功能,用戶可用手機查詢自己ETC消費記錄,可監(jiān)督ETC收費。不過,如何從源頭防范ETC“亂收費”,仍是有關方面值得思考的問題。只有從源頭上防范ETC“亂收費”,更多用戶才愿意安裝ETC,安裝后才愿意使用,否則,ETC面臨推廣難,安裝后用戶不使用等問題。
據說,ETC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涉及設備生產方、數據系統(tǒng)管理方、商業(yè)銀行等多個方面。那么,像宋先生遭遇的ETC多收費問題,究竟是設備的問題還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從客服的解釋來看,更像是設備問題,如宋先生進收費站時“可能被旁邊的ETC設備掃描了”,即設備感應不精準,這意味著在相關高速公路收費站遭遇“亂收費”不止個別車主。
從網絡投訴情況來看,不僅部分車主購買的ETC小設備有質量問題,高速公路收費站使用的ETC設備也有問題,否則不會出現設備“沒感應”、亂收費等問題。希望有關方面全面檢查正在使用和正在銷售的ETC設備質量,為推廣ETC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顯然細心的車主可能會發(fā)現ETC“亂收費”,而那些粗心的車主被“亂收費”后或許會渾然不覺。
無論從保護廣大車主合法權益的角度,還是從實現ETC推廣效果的角度,都應該對部分ETC“亂收費”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既要防范“亂收費”,又要在車主投訴維權時提供便利渠道。相對來說,宋先生是比較幸運的,投訴之后,客服人員表示,這筆費用將退還。但多個投訴平臺顯示,一些車主被“亂收費”后遭遇維權難,這個問題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