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央網信辦組織的“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京津冀協同發(fā)展五周年”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天津濱海新區(qū)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
嘟……嘟……
“您好,我是新港街網格員”
“您好,我這里接到一則市民提供的道路積水事件,請您進行現場核實。”
在剛剛落成的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以往視頻直播主角兒的記者們,則現場圍觀了另一種形式的網絡連線。在指揮大廳里,工作人員在平臺上就可以通過網上視頻,即時對話分散在濱海新區(qū)各個角落的社區(qū)網格員,并看到各個社區(qū)的實時畫面,做到信息即時傳遞互通。
智慧濱海建設于去年底正式啟動,將濱海新區(qū)涉及到民生等領域的各個事項匯集在一個終端上,以實現“15分鐘便民圈”,這樣市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只要通過一個APP拍照上傳遇到的問題,系統后臺就會有專人進行信息處理,并及時反饋。
現在,這套系統已經對接市級“一網通辦”400余項審批服務,同時對接了醫(yī)療、教育、生活繳費、資訊服務等30余項便民服務,并新開發(fā)建設了便民服務響應系統、宏觀經濟運行分析、金融全域監(jiān)管、?;啡虮O(jiān)管、渣土車全域管理、濱海掌上行等10個系統應用,市民通過一個入口,就可以享受到方方面面的服務。
2018年以來,天津市濱海新區(qū)以善政、惠民、興業(yè)為目標,打造“1+4+N”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
“‘1’是指智慧濱海的城市大腦,是新一代城市數字化治理綜合基礎設施,與人的大腦一樣,它是整個智慧濱海的核心和中樞。它以運營管理中心為載體,將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匯集起來,打通信息孤島和部門壁壘,實現數據互通共享。”運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而“4”則是指城市大腦里中樞里的四個板塊,分別是智慧政務、智慧經濟、智慧城市、智慧民生。“N”是指迭代開發(fā)的智慧應用系統。通過“1+4+N”模式,智慧濱海運營管理中心把城市綜合管理、便民呼叫服務、應急協同指揮和數據分析應用等功能集中為一體,經過大數據分析和整合,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和協同指揮。
何為智慧城市?城市的核心是人,最關鍵的無疑是要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智慧”與“便民”。據了解,濱海新區(qū)智慧城市的特色之一即是便民服務響應系統,整合了8890熱線、網格化、“隨手拍”、書記區(qū)長信箱和“政民零距離”等多條路徑。多渠道發(fā)現問題,但問題最終只進“一扇門”,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15分鐘指的按照馬上辦、就近辦原則,在接件后第一時間響應核實并分派處置。目前濱海新區(qū)全區(qū)227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共劃分成743個網格,并配備網格員,實現橫到邊,縱到底,“一格一員、一員多能”,無交叉、無盲點。每個網格員經過專業(yè)培訓,要負責13大類、124項子類職能,通過手機將發(fā)現的問題秒拍、秒傳到便民服務中心,中心再立項、分派和監(jiān)督,實施全流程閉環(huán)管理。同時,對于其他渠道反映的問題,由附近的網格員進行核查,確認后根據資源配置,精準分撥處置,并通過全網痕跡化考核管理,打造出“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