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今天,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LED燈的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為我們的城市裝飾得五顏六色。較于白熾燈、緊湊型熒光燈等傳統光源,發(fā)光二極管(LED)具有發(fā)光效率高、壽命長、指向性高等諸多優(yōu)勢,日益受到業(yè)界青睞而被用于通用照明(General Lighting)市場。LED照明應用要加速普及,短期內仍有來自成本、技術、標準等層面的問題必須克服,技術方面,包括色溫、顯色性和效率提升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改善。而LED在通用照明市場的應用涉及多方面的要求,須從系統的角度去考慮,如LED光源、電源轉換、驅動控制、散熱和光學等。
薄膜芯片技術嶄露鋒芒
目前,LED芯片技術的發(fā)展關鍵在于基底材料和晶圓生長技術?;撞牧铣藗鹘y的藍寶石材料、硅(Si)、碳化硅(SiC)以外,氧化鋅(ZnO)和氮化鎵(GaN)等也是當前研究的焦點。無論是重點照明和整體照明的大功率芯片,還是用于裝飾照明和一些簡單輔助照明的小功率芯片,技術提升的關鍵均圍繞如何研發(fā)出更高效率、更穩(wěn)定的芯片。因此,提高LED芯片的效率成為提升LED照明整體技術指標的關鍵。在短短數年內,借助芯片結構、表面粗化、多量子阱結構設計等一系列技術的改進,LED在發(fā)光效率出現重大突破,LED芯片結構的發(fā)展如圖1所示。相信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成熟,LED量子效率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LED芯片的發(fā)光效率也會隨之攀升。
LED芯片結構的發(fā)展歷程
薄膜芯片技術(Thinfilm)是生產超亮LED芯片的關鍵技術,可以減少側向的出光損失,通過底部反射面可以使得超過97%的光從正面輸出,不僅大大提高LED發(fā)光效率,也簡易透鏡的設計。
普通LED和薄技技術LED的正面出光率比較
高功率LED封裝技術可區(qū)分為單顆芯片、多芯片整合及芯片板上封裝三大類,以下將進行說明。
發(fā)光效率、散熱、可靠性為單顆芯片封裝優(yōu)勢
單顆芯片封裝是封裝技術中應用最多的,其主要的技術瓶頸在于芯片的良率、色溫的控制及熒光粉的涂敷技術,而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的GoldenDRAGONPlusLED,采用硅膠封裝,其封裝外型及內部簡要結構。該LED具有170度的光束角,能理想地配合二次光學透鏡或反光杯,其硅膠透鏡有著耐高溫及低衰減的特性。獨特的封裝設計進一步提升LED的散熱性能,使產品的熱阻控制在每瓦6.5℃左右,有助于降低熱阻。另外,熒光粉的特定配制使LED的色溫覆蓋冷白、中性白和暖白范圍。單芯片封裝的優(yōu)勢在于光效高、易于散熱、易配光及可靠性。
多芯片整合封裝于小體積內可達高光通量
多芯片整合組件是目前大功率LED組件最常見的另一種封裝形式,可區(qū)分為小功率和大功率芯片整合組件兩類,前者以六顆低功率芯片整合的1瓦大功率LED組件最典型,此類組件的優(yōu)勢在于成本較低,是目前不少大功率組件的主要制作途徑。大功率芯片結合以OSTARSMT系列為代表,通過優(yōu)化設計,可使最終產品的熱阻控制在每瓦3.1℃,同時可以驅動高達15瓦的高功率。該封裝的優(yōu)勢在于在很小的空間內達到很高的光通量。
COB有效改進散熱缺陷
COB技術沿用傳統半導體技術,即直接將LED芯片固定在印刷電路板(PCB)上。利用該技術,目前已有厚度僅達0.3毫米以下的LED。由于LED芯片直接與PCB板接觸,增加導熱面積,散熱問題得以改善。此封裝形式多以小功率芯片為主。
提高散熱效能延長燈具使用壽命
燈具的壽命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建構良好的燈具散熱系統,單靠選擇熱阻低的LED組件并不夠,必須有效降低PN接面到環(huán)境的熱阻,以盡可能降低LED的PN接面溫度,提高LED燈具的壽命和實際光通量。與傳統光源不同的是,PCB即是LED的供電載體,同時也是散熱載體,因此,PCB和散熱器的散熱設計也尤為重要。此外,散熱材料的材質、厚度、面積大小及散熱接口的處理、連接方式等都是燈具廠商所要考慮的因素。
光學設計應妥善發(fā)揮LED標準
LED的方向性和點光源是不同于傳統光源的最典型特征之一,如何利用LED此兩大特性為燈具光學設計的關鍵。通過LED的二次光學設計,LED燈具可達到比較理想的配光曲線,如在室內的整體照明中,要求燈具的亮度高,可使用透過率較高的燈罩以提高出光效率;另外也有燈具中加入導光板技術,使LED點光源成為面光源,提高其均勻度而防止眩光發(fā)生;此外部分輔助照明、重點照明則需要一定的聚光效果以突顯被照物,則可以選擇配一些聚光透鏡或反光杯來達到光學要求。
驅動設計須確保恒流輸出量
LED對驅動電路的要求為保證恒流輸出,因LED正向工作時,LED正向電壓相對變化區(qū)域很小,為保證LED驅動電流的恒定也就是確保LED輸出功率的恒定。另外,調光設計也是目前驅動電路的主流設計之一,此在一些情景照明中應用較多,根據不同環(huán)境調配不同亮度,充分達到節(jié)能效果。目前驅動器的主要設計方向圍繞在提高電源功率因子、降低耗電量、提高控制精度及加快響應速度為主。
除了驅動電源的設計之外,PCB布線及串并聯方式也是設計考慮。雖然LED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LED也還有一些不足需要我們的設計人員擁有更加專業(yè)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加符合生活所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