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只是亞洲爭奪供應鏈以尋求新地點和降低關稅的地區(qū)之一。
工業(yè)區(qū)的優(yōu)勢是在一個地方建立了長期的供應商和客戶生態(tài)系統(tǒng),并且勞動力比本地競爭對手新加坡便宜。這兩個區(qū)域通過馬六甲海峽上 24 公里(14.9 英里)的橋梁相連。
檳州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許多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無需支付關稅,這與中國 25%的關稅稅率不同。
今年上半年,檳城的外國直接投資猛增了 11 倍,達到約 20 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年。政府預計下半年的數字將會更加強勁,但未給出產生的就業(yè)機會的估計。
馬來西亞在周五提交的明年聯邦預算中表示,它將提供稅收優(yōu)惠政策,以進一步促進其電子與電氣行業(yè)的高附加值活動。
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和 iPhone 供應商 Jabil Inc 等美國公司正在檳城建廠。該州最高當選官員首席部長周建耀說,該州正在緊急釋放包括開墾土地在內的更多土地,以便為新工廠騰出空間。
檳城(Penang)在 1972 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當時英特爾在那建立了第一家國際制造工廠。隨后,還有其他許多美國大公司,例如 Broadcom ,Dell 和 Motorola 。
但政府數據顯示,從 2005 年開始,隨著中國吸引了許多公司,投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十多年的穩(wěn)定。英特爾于同年在中國城市成都開設了一家工廠,促使一些馬來西亞供應商也紛紛搬遷。
馬來西亞資產管理公司 Fortress Capital 的戰(zhàn)略投資總監(jiān) Geoffrey Ng 說,檳城從那以后變成了一個沉睡的小鎮(zhèn)。
“這幾乎像是檳城的新復興。在失去對中國多年的光芒之后,檳城開始出現第二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