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說,過去十年TCL華星光電見證了中國面板業(yè)從弱到強發(fā)展過程?,F(xiàn)在,我們在關注柔性OLED的發(fā)展。從智能手機的市場趨勢可以看到,未來五年手機總量會有小幅增長,在不同的屏幕中只有柔性OLED板塊有快速的增長。未來五年中,柔性屏、折疊屏會怎樣發(fā)展?趙勇說,今年我們預測以三星為主的折疊手機大約可能出貨近100萬,未來將會有非常大的增長。到2024年,有人說這個量可能達到5600萬,也有人說會到3億,甚至到8億。
5G催化萬物互聯(lián)改變終端應用形態(tài)
5G近兩年在全球興起。總結起來5G有3個最重要的指標,一是速度快,二是超大容量,三是超低時延,這三方面對顯示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過去4G更多的是打電話、發(fā)短信、看視頻等等,但是未來萬物互聯(lián)要靠5G。顯示面板在汽車行業(yè)的連接應用也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間,比如未來的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等都需要顯示屏,汽車的顯示屏也會是多種形態(tài),其中會有非常大的發(fā)展機會。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手機、電腦、電視等的操作系統(tǒng)比較多安裝安卓系統(tǒng),安卓10原生支持多屏應用,APP可在不同尺寸的畫面間無縫銜接,iPad OS也展示支持折疊屏的版本;One-more-display概念提出后,PC產業(yè)開始拓展雙屏及折疊應用,微軟Windows Core作業(yè)系統(tǒng)針對雙屏筆記本裝置進行了優(yōu)化。軟硬結合帶來的良好使用體驗,使用戶習慣后就離不開折疊裝置了。
趙勇說,未來的折疊屏應用,手機是主戰(zhàn)場。當年的功能手機均價在1000元左右,每年有十幾億部的生產數(shù)量,也催生了萬億元級的產業(yè);以蘋果為首開啟的智能手機時代,目前手機均價已經(jīng)從1000元漲到3000元甚至4000元,數(shù)量也還在增長,這使整個產業(yè)的容量有了巨大增幅。未來,5G加折疊屏可能會使手機的單價進一步提升,是否可以再翻一倍,從而讓整個產業(yè)鏈有更大的發(fā)展?
趙勇將5G對顯示屏的影響總結為四個要點:一是海量信息,二是超高清直播,三是游戲,四是多窗口、多任務。5G能帶來更大的信息量,其實也要求顯示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量,特別是還需要多窗口。在5G時代,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電視直播內容可能都不一樣,比如看足球賽,我喜歡看A明星,就可以看以A明星為主的鏡頭;你喜歡B明星,你看的會是另外一組鏡頭。5G業(yè)務一定希望屏幕越大越好,但是從使用角度看,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都有便攜需要,這時希望屏幕越小越好。既要屏幕越大越好,又要屏幕越小越好,折疊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折疊時代來到后,屏幕尺寸也會發(fā)生變化。過去認為10寸以下叫小尺寸,10寸到20多寸是中尺寸,30寸以上被認為是大尺寸。屏幕經(jīng)過折疊后,這個界限會變得模糊,而且形態(tài)也會變得更加多樣化。
面板行業(yè)吹起柔性之風產能供需預判不同
按照已經(jīng)建成和宣布將建的生產線,預計到2024年可供柔性OLED產能約等于18條G6 30K產線。趙勇說,目前柔性OLED還是韓國大幅領先于其他國家,但是未來,中國的產能會逐步成長,估計用兩三年,我們可能就會成為世界第一。
傳統(tǒng)手機顯示屏比例一般是16:9,全面屏可能是18:9、20:9。過去顯示屏占手機面板的面積大約是80%,到了折疊時代,面積就會翻2倍、3倍;如果是筆記本電腦,可能是六倍;如果是在汽車上,或者是在電視機上,可能會翻更大的倍數(shù),未來顯示屏的面積不僅是增長20%或30%,而是成倍增長。
4G時代,從開始發(fā)展到占據(jù)市場主導地位,大約花了5年,5G估計也要用5年,或者用更短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市場主流的狀態(tài)。
趙勇說,一個創(chuàng)新技術要在市場上成為主流有幾個階段。一是初創(chuàng)階段,二是早期采用者階段,三是有真正大眾的跟進階段。當技術已經(jīng)占據(jù)市場主導地位時,保守者和落后者會自然而然地也加入進來。根據(jù)這個生命周期理論看折疊屏,在前期大家由于對技術的興起有好奇心,冒險者和早期有興趣的一般都會容忍一些缺陷;到占市場20%份額時會是一個節(jié)點,要在售價、性能、可靠度等方面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量就會呈現(xiàn)爆發(fā)式的增長;當市場占有率過半后,實際就成為了真正的主流技術。因此我們預測,可能在5年左右,折疊屏也會成為重要的手機形態(tài)。
關于柔性屏的出貨量預測,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聲音。保守的人認為未來折疊屏的發(fā)展是緩慢增長,滲透率并不是特別高。按照保守的發(fā)展估算,基本上用13條6代30K線就可能滿足,小于18條的總規(guī)模,未來會供過于求;中性的估算是5年以后,折疊屏占整個柔性屏的50%,這時大概需要19條線,就是供需偏緊;比較激進的預測是5年后,折疊屏占整個手機市場的50%,總共需要38條才能滿足。
柔性屏越薄越好對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趙勇說,未來折疊屏、柔性屏技術有幾個要求:一是低功耗的要求,5G總的耗電量會變大,屏幕又是手機中最大的耗電元器件,所以手機屏幕的省電非常重要。二是低延時的技術。三是柔性可彎折,實現(xiàn)可折疊、可卷曲,最重要的就是越薄越好,將來還會有可拉伸、可變形的技術。四是屏跟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聯(lián)系在一起的技術,例如屏下指紋、屏幕發(fā)聲、屏下攝像頭、觸控等等,都會集成到屏幕里面去。
趙勇表示,柔性屏對發(fā)光材料的要求非常高,特別是紅光和綠光。目前TCL華星用的是熒光材料,藍光的效率相對較低,未來會率先對藍光進行升級,用更優(yōu)秀的TADF材料,效率和純度會進一步的提升。
趙勇說,PI材料在柔性顯示中將無處不在,首先基板就是PI材料,普通手機上面的蓋板是鋼化玻璃,柔性顯示的時候就要用到透明PI的材料。在柔性屏下面也需要基板襯底,制程工藝中也要用到PI。cover window在折疊屏中尤為重要,三星折疊屏手機、華為折疊屏手機中,最被大家吐槽的地方就是折痕,特別是熄屏下的折痕嚴重,折痕就與cover Window相關,這可以用幾十微米厚的超薄鋼化玻璃。三星推出折疊屏的時候,它用的是兩層,下面用CPI,上面加入一層PET,將來可能會用雙層的CW材料。最后哪一種會成為主流,還要看今后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