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OLED的因素
目前,光效拖了OLED的后腿。傳統(tǒng)封裝級的LED的光效通常為90-100lm/W,而OLED模組僅有20-50lm/W。壽命短是OLED的另一個弱勢。LED的工作壽命遠長于OLED。事實上,LED燈的工作時間為50000小時。相比而言,OLED照明封裝后的工作壽命為5000—15000小時。
成本是另一個關鍵因素。LED封裝級價格為$5/klm,而整體式燈具價格為為$20至$100klm。而OLED遠比這個貴。事實上,在$300至$500/klm的價格點(面板級),包括燈具設計成本,OLED不是一個高性價比的選擇。盡管OLED供應商通常將產品定位在專業(yè)市場領域——仍然價格高企——但OLED價格問題仍舊歸因于技術水平。封裝層(阻隔、粘合和密封)和集成襯底(透明導電層、襯底和出光層)仍是成本主要驅動力。
OLED的優(yōu)、缺點
OLED照明在大面積發(fā)光上面具有很高潛力,而且尺寸方面也很有優(yōu)勢,雖然目前大部分OLED照明應用在硬玻璃上。盡管如此,OLED照明仍處于發(fā)展初期。
LED照明項目相對更為成熟——而且更多的資金被用在LED領域而不是OLED。不過,最近許多公司已經在OLED照明領域開始活躍起來,投資也在遞增。出于這個原因,專家預計有源材料的降價幅度將會很迅速。
OLED顯示屏的增長將有助于OLED照明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前者將為后者帶來更為廉價、更高性能的設備——供應鏈方面會有重疊。OLED照明應用的挑戰(zhàn)不能僅靠面板制造商單獨解決。
LED照明從本質上來講是點光源,而OLED照明是平面發(fā)光設備,盡管OLED照明似乎在這方面有競爭力,但是沒有那么明顯。這是因為多顆LED與光波導(wave guide)的聯(lián)結使用可以做到高效的平面發(fā)光。同時,大部分OLED生產目前是采用二代襯底。
尺寸(機械靈活性)通常是主要的賣點。目前OLED技術落后的原因在于封裝層(encapsulation laye)是基于玻璃——但未來OLED顯示屏在柔性阻隔物(barrier)的進步將有助于改善這一狀況。OLED也具有色溫、低寬度和厚度優(yōu)勢。
不得不承認,LED照明的發(fā)展遠遠更為成熟,為LED照明研發(fā)的投入也遠高于OLED照明。近期,許多公司都積極活躍于OLED照明領域,投資也不斷增加。例如,由于來自OLED影像顯示產業(yè)的影響力,也由于量產帶來的成本壓力,我們寄期望于通過活性材料來快速降低成本率。目前,活性材料成本每平米350-400美金,但是2023年有望下降至70-90美金每平米。
隨著OLED影像顯示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將帶動OLED照明領域(在二者供應鏈的重疊部分)的發(fā)展,使OLED產品成本降低,性能提高,分擔了OLED照明應用中將面臨的種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