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北京中國大飯店,國內某著名彩電企業(yè)一位副總經理向記者如此感慨。
此時,美國MPEG專利技術管理公司(英文簡稱MPEG LA)與中國DVD企業(yè)的委托代表――中國電子音響工業(yè)協(xié)會及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簽署“MPEG-2專利聯(lián)合許可”諒解備忘錄的喧嘩尚未散去。
按照諒解備忘錄,此后每年,MPEG LA將對中國每臺DVD收取2.5美元的專利費。只此一項,中國今后每年將給MPEG LA貢獻超過2億美元。這是繼3C、6C、杜比之后,又一跨國專利巨頭對中國DVD伸出“專利之劍”。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中國每生產一臺DVD要交納的專利費已超20美元,每年DVD專利費交納近20億美元。
DVD顯然還只是開始,據(jù)MPEG LA首席執(zhí)行官勞倫斯?霍恩透露,其旗下的MPEG-4、H.264、DVB-T等專利組合也都將展開中國的收費談判,這些專利組合覆蓋范圍之廣,從數(shù)字電視、影音傳輸,以至未來的3G通訊,無一遺漏。
這是一場遲到了6年的簽約。
根據(jù)諒解備忘錄,以2005年7月1日為執(zhí)行始點,每年MPEG LA將對中國每臺DVD收取2.5美元的專利費,而對2005年7月1日之前中國生產的DVD,MPEG LA也將進行“追溯收費”。
對“追溯收費”問題,MPEG LA提出了兩種收取選擇:第一,廠家按照此前實際生產的DVD總量以每臺4美元一次性向MPEG LA支付;第二,廠家可以選擇在未來3或5年生產的DVD中分攤之前的“專利舊帳”。其中3年期是每年每臺再多加0.5美元,5年期分攤是每年每臺多加0.25美元。
上述“新帳+舊帳”,MPEG LA未來每年總計從中國DVD產業(yè)的收費獲利,就可達3億美元之巨。
引起非議的是MPEG LA采取的專利組合模式。簽約現(xiàn)場,國內某知識產權專家向記者表示,MPEG-2專利組合中的專利并非都會被用到,其中核心的技術也就20多項。
對此,勞倫斯?霍恩的解釋是,MPEG LA的原則是非壟斷性專利組合,即專利使用者可以選擇直接和每個專利擁有者進行談判取得授權,而且,MPEG LA放在專利組合中的專利都是核心技術,并非隨意的搭配。
但這顯然不具有操作性。該知識產權專家表示,盡管MPEG LA承諾廠商可以直接和各個專利擁有者談判,但以目前國內廠商的法律實力,很難逐一和專利擁有者談判取得授權。
“專利費等的不斷擠壓,每臺DVD利潤能有30元就不錯了?!鄙鲜瞿巢孰娖髽I(yè)副總經理無奈地表示,“不是我們企業(yè)的專利保護意識差,而是做DVD實在不賺錢了?!?
他進一步表示,從2002年至今,向DVD企業(yè)征收專利費用的機構由當初的1家變成了37家,專利費從最初的每臺5美元也漲到了如今的二十多美元。而且,“更為嚴峻的是,我們也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專利費在等待我們交納”。
夏新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xiàn)在公司在DVD上基本不會再進行投入。
來自海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5年1-5月份,上??诎秶鴥绕髽I(yè)生產出口的DVD同比下降了78.6%,而外資企業(yè)的出口卻以10.7%的速度增長。在上海口岸出口的278.7萬臺DVD中,256.3萬臺由在華的外資企業(yè)生產,國內企業(yè)僅占19.3萬臺,97%為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原先的一些出口大戶的牌子已悄然隱退。
受影響的遠不止DVD,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像MP3、音響、彩電、PC,甚至汽車等制造業(yè),都正在或即將經受跨國機構的“專利收費大考”。
該負責人透露,近日,日本第三大彩電制造商船井向國內康佳、創(chuàng)維、海信、海爾、長虹等彩電企業(yè)提出,其所持有的彩電專利已獲得美國高清電視系統(tǒng)委員會許可,成為高清彩電行業(yè)標準,因此對我國生產彩電收取專利費;此外,日本索尼公司也在就其掌握的CRT彩電的專利和國內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進行收費談判。
如果這些協(xié)議都達成,中國彩電企業(yè)除未來每年交納巨額專利使用費,還要為之前制造的彩電支付巨額歷史專利使用費。中國彩電業(yè)或將步DVD后塵,經受“專利大棒”打壓。
另據(jù)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1996年到2003年,在中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前十名的企業(yè)中,沒有一家中國大陸企業(yè)。
如何掌握核心技術,實現(xiàn)核心技術自主化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海紅開出的藥方是,通過標準減少專利的困擾。陳指出,標準的制定更多的是對自主技術專利的一種承認和保護,而且,通過自行標準的制定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國際專利巨頭的壟斷,比如目前出臺的高清電視標準,以及亟待公布的AVS音頻標準等。